《鹊踏枝 病绪》

时间: 2025-01-10 22:30:59

憨病如愁谁见慰。

着甚来由,陡地思量悔。

花片片飞春不系。

燕儿争取愁他坠。

翠损红零羞问婢。

只有菱花,是我真知己。

强起无情还欲睡。

罗帏更被香憔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憨病如愁谁见慰。
着甚来由,陡地思量悔。
花片片飞春不系。
燕儿争取愁他坠。
翠损红零羞问婢。
只有菱花,是我真知己。
强起无情还欲睡。
罗帏更被香憔悴。

白话文翻译:

这病痛如同愁苦,谁来安慰我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突然间思虑万千,感到懊悔?
花瓣纷纷飘落,春天似乎无所依附。
燕子们争着去捕捉愁苦,却又让我更加忧伤。
翠绿的叶子损坏了,红花也凋零,羞愧得不敢问侍女。
唯有那菱花,才是我真正的知己。
勉强起身却无情,仍然想要沉沉入睡。
罗帏下更是被香气熏得憔悴不堪。

注释:

字词注释:

  • “憨病”:此处指一种病痛,或比喻内心的愁苦。
  • “悔”:悔恨、懊悔之意。
  • “花片片飞”:花瓣纷飞,暗指春天的流逝。
  • “燕儿争取愁他坠”:燕子争相去追逐,反而加重了自己的愁苦。
  • “菱花”:此处可能指水中的菱角,象征着内心真正的知己。

典故解析:
诗中虽无明显典故,但“燕儿”常在古诗中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离别的愁苦;“菱花”则常用来比喻心中所重的人或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世祥,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抒情的作品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个人经历的困扰与思考之际,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中痛苦与孤独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鹊踏枝 病绪》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病痛和愁苦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绪。诗的开篇便以“憨病如愁谁见慰”引入,直接表露了自己心中的苦闷与无助,仿佛在呼唤一种慰藉。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愈加明显,春天的花瓣凋零,燕子飞去,都在无情地加重了他的愁绪。

在写景之余,诗人更多的是在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尽管诗中提到的“菱花”是他唯一的知己,但这种情感的寄托似乎也带有一丝无奈。最后两句“强起无情还欲睡,罗帏更被香憔悴”,更是将诗人的痛苦推向高潮,强迫自己起身却又想沉睡,表明了对现实的无力与逃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孤独及内心挣扎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憨病如愁”比喻病痛的愁苦,揭示内心的痛苦。
  • 第二句“着甚来由,陡地思量悔”反映出突如其来的思考与懊悔,表现出一种无奈感。
  • 第三句描绘春天的花瓣飞舞,象征时光的流逝。
  • 第四句则通过燕子的争抢,暗示外界对内心愁苦的无情反应。
  • 第五句以“翠损红零”描写凋零的花朵,表现内心的羞愧与无助。
  • 第六句的“菱花”作为知己,象征着内心深处的唯一寄托。
  • 第七句表达了内心的无情与渴望逃避。
  • 最后一句再次强调了自己的憔悴与疲惫。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憨病如愁”比喻病痛和愁苦,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燕子的行为拟人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翠损红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愁苦和内心的挣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知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内心的痛苦与愁苦。
  • :春天的花朵,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离别的忧伤。
  • 菱花:象征内心真正的知己与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憨病如愁谁见慰”中“憨病”指的是: A. 身体的病痛
    B. 心中的愁苦
    C. 精神的错乱
    D. 外在的麻烦

  2. 诗中提到的“菱花”象征: A. 真实的朋友
    B. 逝去的爱情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与痛苦。

诗词对比:

  •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相比,陈世祥的诗更具个人化的情感表达,而辛弃疾则展现了更为壮阔的情景和豪情。
  •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同为抒情,但两者在情感张力与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