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顾山山茶》
时间: 2025-01-10 21:50: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踏枝 顾山山茶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花覆七楼红十里。
遍数东南,此树曾无比。
碧海扶桑差可拟,
绿云稠叠丹霞绮。
叹息唐昌遗玉蕊。
奕叶蟠根,今日能留几。
一宿只园怀帝子,
梦魂何处空烟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盛开的山茶花,花朵覆盖在七层楼的红色花海中,绵延十里。细数东南方,这棵树是无与伦比的。就像碧海与扶桑的美景,绿云层叠,恰似丹霞的绚丽。感叹唐朝的春天遗留下的美丽花蕊,如今的叶子和根能留存几何?一夜之间只在园中怀念帝子的身影,梦魂又何处去寻那空灵的烟水?
注释:
- 覆:覆盖,遮盖。
- 十里:形容花海的辽阔。
- 扶桑:指东海的日出之地,常作美好景象的象征。
- 稠叠:形容云层厚重,层叠交叠。
- 唐昌:指盛唐时期,寓意春光的繁华。
- 帝子:传说中的美人,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空烟水:形容梦境的渺茫,难以捉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公元1650年-公元1700年),字瑾瑜,号秋山,清代诗人,南明遗民,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在对比古今美景的同时,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鹊踏枝 顾山山茶》是一首充满了对美景的赞美与对过往的怀念之情的诗。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山茶花盛开的美丽画卷。开头的“花覆七楼红十里”,描绘了山茶花的灿烂与广袤,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与美丽。随后的“遍数东南,此树曾无比”则不仅强调了山茶花的独特,更反映出诗人对其深厚的情感。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引入了“碧海扶桑”的比喻,进一步提升了诗的意境,构建出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诗人感叹“唐昌遗玉蕊”,表达了对唐朝盛世的无限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无奈与惋惜。最后两句“一宿只园怀帝子,梦魂何处空烟水”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梦境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流畅优美,情感上更是深邃而丰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覆七楼红十里:描绘山茶花盛开的景象,花朵覆盖在高楼之上,形成一片红色的花海,展现其繁盛之美。
- 遍数东南,此树曾无比:强调这棵山茶树在东南方向的独特性,表明诗人对其的赞美之情。
- 碧海扶桑差可拟:以碧海和扶桑的美景作比,表现出山茶花的美丽是可以与之媲美的。
- 绿云稠叠丹霞绮:形容绿云层叠,像是丹霞的绚丽色彩,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 叹息唐昌遗玉蕊:感叹唐代的繁华与美丽,遗留下来的玉蕊,寓意着美好事物的脆弱与易逝。
- 奕叶蟠根,今日能留几:思考今日山茶的叶子与根,能留存几何,暗含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一宿只园怀帝子:在一夜的时光中,怀念昔日的美人帝子,表现出对过往的思念。
- 梦魂何处空烟水:梦境中又何处可寻那空灵的感觉,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海扶桑”与“丹霞绮”的对比,增强了诗的美感。
- 对仗:如“奕叶蟠根”,形成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 排比:多次使用“此树”、“今日”等,增强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茶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社会变迁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茶花: 象征着美丽与坚韧,同时也代表着对往日美好事物的怀念。
- 东南: 暗示着繁华与希望。
- 玉蕊: 代表着珍贵的美好事物,象征着唐朝的荣耀与遗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碧海扶桑”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山茶的美丽
B. 繁华的唐朝
C. 自然的力量
D. 东南的风景 -
“今日能留几”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山茶花的热爱
B. 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C.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D. 对社会变迁的失落 -
“梦魂何处空烟水”中“空烟水”象征着什么? A.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B. 自然的美丽
C. 对爱情的渴望
D. 生活的繁忙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杜甫):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过往的追忆。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现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王维)与本诗都涉及自然景色,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后者则更强调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