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落叶》

时间: 2025-01-10 22:25:53

惨碧愁黄无气力,做尽秋声,砌满栏干侧。

疑是纱窗风雨人,斜阳又送栖鸦急。

不比落花多爱惜,南北东西,自有人知得。

咋夜小楼寒四壁,半堆金井霜华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踏枝 落叶
作者: 李雯 〔清代〕

惨碧愁黄无气力,做尽秋声,砌满栏干侧。
疑是纱窗风雨人,斜阳又送栖鸦急。
不比落花多爱惜,南北东西,自有人知得。
咋夜小楼寒四壁,半堆金井霜华白。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色彩惨淡而忧伤,满耳的秋声让人无力。
栏杆的一侧满是落叶,像是风雨中的纱窗人影。
斜阳西下,急促地送走了栖息的乌鸦。
这情景不如落花那么令人珍惜,南北东西,
总有人能理解这种心情。
今夜小楼四壁寒冷,金井旁的霜华已经半堆成白。

注释

  • 惨碧:指秋天的景色惨淡而青涩的颜色。
  • 愁黄:秋天的叶子变黄,带有忧愁的情绪。
  • 栏干侧:栏杆的侧面,暗示着落叶的分布。
  • 斜阳:夕阳西下的景象。
  • 栖鸦:栖息的乌鸦,象征着离去的时光。
  • 金井霜华:指井边的霜花,形容夜晚的寒冷。

典故解析

“斜阳”和“栖鸦”是古诗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古人常常用夕阳和归鸟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独特观察见称。她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对人生、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而忧伤。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落叶纷飞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对生命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鹊踏枝 落叶》是一首充满秋意的古诗,诗中展示了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篇以“惨碧愁黄无气力”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感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变化,还有心灵的沉重。在“疑是纱窗风雨人”中,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表达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绪,如同在风雨中的人,渴望温暖和陪伴。

“斜阳又送栖鸦急”一联,展现了夕阳西下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随后的“不比落花多爱惜”,则更进一步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落花虽美,却总是被珍惜,而如今的情景似乎无人问津,这种对比更显得诗人的内心孤寂。

最后两句“咋夜小楼寒四壁,半堆金井霜华白”将诗人置身于一个寒冷的小楼中,外界的寒冷反映了内心的孤独。金井旁的霜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诗人在这宁静而又寒冷的夜晚,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冷,更是心灵深处的孤寂与惆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惨碧愁黄无气力”: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色彩苍凉,心情低落。
    • “做尽秋声,砌满栏干侧”:周围的秋声更显悲凉,落叶满地,显得无力。
    • “疑是纱窗风雨人”:形象化地表达出在风雨中孤独的身影。
    • “斜阳又送栖鸦急”:夕阳西下,乌鸦归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不比落花多爱惜”:对比落花,表达对生命的无奈与感叹。
    • “南北东西,自有人知得”:纵使无人理解,自己的心情依旧有人知。
    • “咋夜小楼寒四壁”:夜晚的寒冷与孤独。
    • “半堆金井霜华白”:井边的霜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冷清的夜晚。
  • 修辞手法

    • 比喻:“疑是纱窗风雨人”用形象的比喻传达孤独。
    • 对仗:“南北东西,自有人知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通过自然的变化映射出人心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 惨碧:象征秋天的凄凉。
  • 栖鸦:象征离别与归宿。
  • 霜华:象征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惨碧愁黄”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情绪?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激动
    • D. 平静
  2. “斜阳又送栖鸦急”中“栖鸦”指的是什么?

    • A. 归来的鸟
    • B. 失去的时光
    • C. 孤独的人
    • D. 美丽的花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李雯的诗歌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偏向于对爱情的思念,而李雯则在自然景象中表现出孤独与无奈的情绪。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雯传》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鹊踏枝 落叶》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