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庚寅八月二十四夜自海外归,宿长相思室,感赋二解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4:00: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镫濛濛。夜濛濛。旧梦如烟一万重。那人何处逢。恨应同。誓应同。同礼心经同听钟。他生休更慵。
白话文翻译:
灯光昏暗,夜色朦胧,往日的梦境如烟雾般重重叠叠。那个人又在何处相逢呢?彼此的恨情应是相同,誓言也是相同。我们同样虔诚地听着钟声,然而在他生中,只能再懒散一生。
注释:
- 镫濛濛:形容灯光微弱,模糊不清。
- 旧梦如烟一万重:旧日的梦境如烟雾般缭绕,难以捉摸。
- 那人何处逢:那个人又在何处能再相见呢?
- 恨应同,誓应同:彼此的怨恨与誓言都是一样的。
- 同礼心经同听钟:共同礼拜,心中同样听着钟声。
- 他生休更慵:在来世中也只能懒散度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飞声,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抒情诗,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庚寅年八月,诗人自海外归来,住在“长相思室”,感怀旧梦与相思之情,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潘飞声的《长相思·庚寅八月二十四夜自海外归,宿长相思室,感赋二解 其二》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而引人入胜。整首诗在夜色朦胧的氛围中展开,灯光暗淡,梦境重重,表达了诗人对昔日情感的追忆与思念。首句“镫濛濛,夜濛濛”以对仗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模糊而又浪漫的夜晚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旧梦如烟一万重”,这里将梦境比作烟雾,形象地反映出梦的虚幻与缥缈。接下来的“那人何处逢”,则引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暗示着距离带来的无奈与渴望重逢的情感。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出一种对过往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无力感,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诚与对命运的无奈。
而“恨应同,誓应同”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爱情的复杂性,尽管彼此的誓言与怨恨都是相同的,但在现实中却无法共度余生。最后一句“他生休更慵”更是道出了对未来的消极情绪,仿佛在预言着再无机会重逢的命运。
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相思之情,令人感受到诗人在爱情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镫濛濛:描绘夜晚的灯光微弱,暗示诗人心境的朦胧。
- 夜濛濛:进一步强化夜色的模糊感。
- 旧梦如烟一万重:梦境如烟雾般缭绕,形容对过往的深切怀念。
- 那人何处逢:提出疑问,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与担忧。
- 恨应同,誓应同:强调彼此情感的共鸣与一致性。
- 同礼心经同听钟:表明对共同信仰的虔诚与追求。
- 他生休更慵:对未来的无奈与消极态度,暗示无法再相见的命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比作烟雾,形象生动。
- 对仗:首句的对仗手法增强了音韵美。
- 反复:通过重复“同”字,强化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光:象征希望与温暖,也代表着模糊的现实。
- 梦:象征着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追忆与渴望。
- 夜:暗示孤独与思念的氛围。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镫濛濛”意指:
- A. 灯光明亮
- B. 灯光微弱
- C. 灯光闪烁
- D. 灯光消失
- 答案:B
-
诗中的“那人何处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爱人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厌倦
- D. 对友谊的珍惜
- 答案:B
-
“恨应同,誓应同”中的“同”字,表示:
- A. 不同的感情
- B. 相同的情感
- C. 互相的争执
- D. 彼此的误解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相思·其一》:同样表达相思之情的词作,情感基调相似。
- 《静夜思》(李白):也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同样通过意象描绘情感,但主题更加豪迈,表现豪情壮志与思念的不同角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赏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