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忆先大人》

时间: 2025-01-27 04:09:27

恸难支。

苦难支。

抱恨终天永日思。

蓼莪废咏时。

心如痴。

意如痴。

伶仃馀息已如丝。

伤心只自知。

意思解释

长相思 忆先大人

作者: 邓繁桢 〔清代〕

原文展示:

恸难支。苦难支。抱恨终天永日思。
蓼莪废咏时。心如痴。意如痴。
伶仃馀息已如丝。伤心只自知。

白话文翻译:

我痛苦得难以承受,心中的苦痛无以言表,
心中恨意绵绵,直到永远都无法释怀。
蓼莪的诗歌早已无人吟唱,内心如痴如醉,
孤独的余生已经如细丝般微弱,
心中的伤痛只有自己才能明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哭,痛哭。
  • :承受、忍受。
  • 蓼莪:古代诗人所作的诗,常用以表达怀念与思念。
  • 伶仃:孤独、孤单的样子。
  • 余息:余下的生命气息。
  • :比喻细微的东西,形容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典故解析:

  • 蓼莪:出自《离骚》,用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追思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繁桢,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但其诗作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写于作者失去亲人或挚友之际,表达了对逝者深切的怀念与无尽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清代社会人们对亲情与友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长相思 忆先大人》是一首充满忧伤和思念的诗作。全诗以情感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尽惆怅。开头的“恸难支,苦难支”两句,直入主题,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难以承受的重负,情感真挚而深沉。接着,诗人用“抱恨终天”的句式,强调了心中无法释怀的怨恨与思念,形成了一种无奈的绝望感。

“蓼莪废咏时”的提及,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现实孤独无助的感叹,进一步加深了诗中情感的层次。最后两句“伶仃馀息已如丝,伤心只自知”,将孤独与悲伤的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无奈,令人动容。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却饱含深意,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沉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哀伤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恸难支:痛苦无法承受,显示内心的深切哀痛。
  2. 苦难支:又强调了心中苦楚的无奈。
  3. 抱恨终天:心中恨意绵绵,无法释怀,形成一种无尽的怨恨。
  4. 蓼莪废咏时: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感叹时光的流逝。
  5. 心如痴,意如痴:内心沉迷于对故人的思念,无法自拔。
  6. 伶仃馀息已如丝:形容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7. 伤心只自知:伤痛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余息已如丝”,形象地比喻了生命的脆弱。
  • 对仗:如“恸难支,苦难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情感的交织。
  • 反复:通过“如痴”反复,强调了思念之深。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深切怀念,揭示了人对失去的执着与无奈,情感真挚而动人,反映了人生的脆弱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恸痛:象征失去与悲伤。
  • 蓼莪:代表对故人的追思与怀念。
  •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恸难支”意为: A) 痛苦难以承受
    B) 快乐难以忘怀
    C) 忧愁难以释怀
    D) 幸福难以获取

  2. 诗中“伶仃”指的是: A) 忧愁
    B) 孤独
    C) 忍耐
    D) 思念

答案:

  1. A) 痛苦难以承受
  2.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 《长相思》 - 纳兰性德

诗词对比:

  • 《长相思》(纳兰性德)用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风格与邓繁桢相似,但更侧重于爱情的描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