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
时间: 2025-01-27 03:34: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白话文翻译:
诸葛亮曾经来到西蜀,千年来对这片土地的爱从未减退。今天我游览故乡,作为蜀地的客人,心中不禁感到悲伤。谁说襄阳的野外,能培养出如此多的将领和军队?山中还有他遗留下的容貌,宛如矫健的龙之姿态。龙盘踞的山水秀美,龙已离去,潭水却依然留存。只剩下蜿蜒的痕迹,让我不由得泪水涟涟。
注释:
- 诸葛:指诸葛亮,蜀汉丞相,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 西国:指蜀汉,即古代中国的西部地区。
- 千年:形容时间之久,表达对蜀地的深厚感情。
- 蜀客:指来自蜀地的人。
- 襄阳:古代城市名,位于今湖北省,是军事重镇。
- 万乘师:指庞大的军队,象征力量和威严。
- 龙之姿:比喻诸葛亮的英俊和气度。
- 龙蟠:形容山势雄伟,水势秀丽。
- 寒涕垂:形容伤感流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美食家和书法家。他的诗词、散文、书法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苏轼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隆中》写于苏轼被贬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和故土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敬仰。诸葛亮作为蜀汉的杰出人物,寄托了苏轼对理想和英雄的追求。
诗歌鉴赏:
《隆中》以诸葛亮为引子,表达了作者的历史情怀和对故土的深厚情感。诗中以“蜀客不胜悲”揭示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诸葛亮的形象在诗中被塑造成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存在不仅是蜀汉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国历史的象征。通过描绘蜀地秀美的山水,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同时,诗中“寒涕垂”的意象,向读者传达了深沉的哀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又不失壮丽的氛围,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诸葛来西国:引入诸葛亮,表明他对西蜀的贡献。
- 千年爱未衰:强调诸葛亮的爱国情怀历久弥新。
- 今朝游故里:诗人回到故乡,情感上产生共鸣。
- 蜀客不胜悲:身为蜀地的客人,感到悲伤。
- 谁言襄阳野:反问,强调襄阳的战略地位。
- 生此万乘师:指代从此地培养出的伟大将领。
- 山中有遗貌:指诸葛亮的遗容依然留存。
- 矫矫龙之姿:比喻其英俊的外表和气质。
- 龙蟠山水秀:形容蜀地的自然环境优美。
- 龙去渊潭移:龙虽去,但水仍在,象征英雄的影响。
- 空馀蜿蜒迹:只留下历史的痕迹。
- 使我寒涕垂:表达内心的悲伤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诸葛亮比作龙,象征力量与威严。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表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对英雄事迹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象征着力量、智慧与高贵。
- 山水:代表着蜀地的秀美与历史的厚重。
- 蜀客:体现了对故乡的离愁别绪。
- 寒涕:象征着悲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诸葛亮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智慧
B. 英雄
C. 全部以上
D. 无关紧要 -
诗人对蜀地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冷漠
B. 怀念与悲伤
C. 欢乐
D. 忽视 -
诗中“龙去渊潭移”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变迁
B. 英雄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C. 个人的失落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蜀相》
- 王勃的《滕王阁序》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蜀相》:同样以诸葛亮为主题,但更侧重于对其政治才能的赞美。
- 《滕王阁序》: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风格较为豪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