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
时间: 2025-02-04 15:4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
作者:苏轼
仙人与吾辈,寓迹同一尘,
何曾五桨馈,但有争席人。
宁极无常居,此斋自随身。
人那识郗鉴,天不留封伦。
误落世网中,俗物愁我神。
先生忽扣户,夜呼祁孔宾。
便欲随子去,著书未绝麟。
愿挂神武冠,往卜饮马邻。
王郎濯纨绮,意与陋巷亲。
南游苦不早,倘及莼鲈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仙人有着相同的尘世经历,仙人的存在与我们并无二致。为何会有五桨的迎送,却只是因为争抢席位的人。宁极斋并无固定居所,这里随身而来。人们又有谁能识得郗鉴的真意,天也不再留下封伦的名号。我误落在世俗的网中,俗物让我感到忧愁。先生突然敲门,夜里呼叫祁孔宾,想要跟随他去,但著作尚未完成。希望能戴上神武的冠冕,前往饮马的邻居那里。王郎浣纱,意与陋巷亲近。南游的时机却不早,希望能及时享用莼菜和鲈鱼的新鲜。
注释
- 仙人:指的是超凡脱俗的人,常用于形容隐者或道士。
- 五桨:比喻迎接,或者指代舟船的桨,象征出行。
- 宁极:宁静极致的意思。
- 郗鉴:指的是古人名,寓意深刻。
- 俗物:指普通的世俗事物。
- 先生:这里指代诗人自己或尊敬的朋友。
- 祁孔宾:古代隐士,可能是苏轼的朋友。
- 神武冠:古代神话中神将的冠冕,象征荣耀。
- 莼鲈:指水中的食物,象征美好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因而其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感悟。
创作背景
《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身处逆境,但他依然怀有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仙人与人世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不满。开篇即点出“仙人与吾辈”,将自己与仙人类比,表明自己内心对超脱世俗的追求。接着,诗人提到“何曾五桨馈”,暗示着世俗的迎送和纠缠,突显出他对名利的无兴趣。
“宁极无常居,此斋自随身”一句,表达了诗人心境的淡泊,随身所处的宁极斋即是他心灵的归宿。后面的“人那识郗鉴,天不留封伦”则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鄙视,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失落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是复杂的,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愁苦。虽然诗人在诗中提到希望与朋友们共饮、游玩,但最终的归宿仍然是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人与吾辈,寓迹同一尘:仙人与我们都是生活在尘世中,强调人间的平等。
- 何曾五桨馈,但有争席人:问世间何必迎送,争夺名利的人才是主流。
- 宁极无常居,此斋自随身:宁极斋是随身携带的精神寄托。
- 人那识郗鉴,天不留封伦:人们无法理解真正的价值,天道也不再青睐那些名声。
- 误落世网中,俗物愁我神:陷入世俗的网络中,使得我内心感到烦恼。
- 先生忽扣户,夜呼祁孔宾:朋友的来访打破了孤独的夜晚。
- 便欲随子去,著书未绝麟:想要跟随朋友,心中却还有未完成的著作。
- 愿挂神武冠,往卜饮马邻:希望能拥有荣耀,去享受与朋友的生活。
- 王郎濯纨绮,意与陋巷亲:提到王郎,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南游苦不早,倘及莼鲈新:希望能及时享受自然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仙人”比喻理想生活。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反思,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人:象征理想与超脱。
- 宁极斋:代表内心的安宁与归宿。
- 郗鉴:象征真正的智慧与价值。
- 神武冠:象征荣耀与理想的追求。
- 莼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仙人”主要象征什么? A. 超凡脱俗的人
B. 现实中的朋友
C. 世俗的名利答案:A
-
“宁极无常居”中的“宁极”意指: A. 宁静极致
B. 幸福长久
C. 生活安逸答案:A
-
诗中提到的“莼鲈”代表什么? A. 美好的理想
B. 美好的生活
C. 政治的理想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苏轼的《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与陶渊明的《饮酒》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都强调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但苏轼的诗更具政治背景,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放下与内心的挣扎,而陶渊明则更为平和,直接描绘了隐者的生活情景。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