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清引·感旧
作者:苏轼 〔宋代〕
平时十月幸兰汤。
玉甃琼梁。
五家车马如水,
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
独留烟树苍苍。
至今清夜月,
依前过缭墙。
白话文翻译:
每年十月,我们常常游玩兰汤。
那里的石头如玉,桥梁如琼。
五家车马如同流水,
路旁满是珠宝。
翠华一去,留下的只是空床。
孤独中只剩下这烟树苍苍。
直到如今,清冷的夜晚明月,
依旧从这围墙之上照过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兰汤: 指华清池,古代皇家温泉。
- 玉甃: 玉石铺成的路面。
- 琼梁: 珍贵的桥梁,这里形容桥梁的美丽。
- 翠华: 指美丽的华服或华丽的车马。
- 方床: 方形的床,指在兰汤中休息的地方。
- 烟树: 形容树木在烟雾中显得苍翠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华清池: 位于陕西省,是唐代皇帝的行宫,因其温泉而著称。诗中提到的游玩兰汤,指的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创作背景: 《华清引·感旧》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此时,苏轼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生活颠沛流离,因而更加怀念曾经的安逸生活。
诗歌鉴赏:
《华清引·感旧》以优美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著称。诗中描绘了一个关于怀旧的场景,苏轼通过对华清池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的开篇,描绘了十月的游玩场景,清晰地展现出那种热闹的气氛: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展现了当时繁华的景象。接着,诗人转向内心的孤独,翠华一去,空留烟树,表达了失去后的惆怅。最后一句“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则是对过去的无限追忆,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但月光依旧照耀,仿佛在提醒人们那些美好的回忆。整首诗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美好交织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时十月幸兰汤: 描写每年十月,大家常常游玩华清池。
- 玉甃琼梁: 形容这里的美丽,石路如玉,桥梁如琼。
- 五家车马如水: 形容游玩的人非常多,车马如流水般不断。
- 珠玑满路旁: 道路两旁满是珠宝般的装饰,显示出繁华。
- 翠华一去掩方床: 美丽的华服和车马离去,留下的只是空床。
- 独留烟树苍苍: 只剩下苍翠的烟树,暗示孤独。
- 至今清夜月: 直到现在,清冷的夜晚明亮的月光依旧。
- 依前过缭墙: 月光照耀着围墙,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 “车马如水”形容车马的繁多。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清夜月”给月亮赋予了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往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华清池的游玩情景的回忆,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反映了对流逝岁月的感慨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汤: 象征温暖与安逸的生活。
- 玉甃琼梁: 代表美好、富贵的环境。
- 车马: 体现繁华与热闹的场景。
- 烟树: 代表孤独与惆怅的感受。
- 明月: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华清引·感旧》主要描写了什么场景? A. 游玩兰汤
B. 战争场面
C. 山水景色
D. 田园风光 -
诗中提到的“翠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华丽的服饰与车马
C. 清晨的露水
D. 一种乐器 -
诗中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亲情
C. 时间流逝与怀念
D. 自然风光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华清引·感旧》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感慨,但苏轼的诗更加注重于对生活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通过月光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主题上相近,但风格各异,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