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月》
时间: 2025-01-11 05:2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知垂柳垂杨,恁著个词仙,都殊尘境。
画堤金缕,东风绿遍,夕阳初暝。
桃源人世在,但目断湖湘烽火警。
笑栗里归去来迟,误了几时清兴。
南湖旧号鸳鸯,问可似西湖,六桥烟冷。
秀州城郭,旗亭酒壁,万丝春影。
红船三板小,看荡入微波鸥梦醒。
待他日桐笠寻君,劈笺烹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西湖的感受,诗中描绘了垂柳和春景的美丽,流露出对尘世的淡泊。画堤的金色丝线,东风吹拂,夕阳刚刚落下。桃源的美好人间虽在,但湖湘的烽火却令我心忧。归家的时候笑着,却不知误了多少清幽的时光。南湖以往被称作鸳鸯,问它是否像西湖那样,六桥在烟雾中显得冷清。秀州的城郭、酒亭和万缕春影交织在一起。小红船在微波中荡漾,鸥鸟惊醒了梦。待到将来的日子里,打着桐笠去寻你,写信泡茶。
注释
- 垂柳垂杨:指的是垂柳,象征柔美与春天的景象。
- 词仙:指的是词人或作词的人,表示一种高雅的艺术境界。
- 桃源:指的是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世界,令人向往的地方。
- 湖湘:指湖南和湖北一带,因历史上多次战乱而生的忧虑。
- 六桥烟冷:六桥指的是西湖的六座桥,烟冷则描绘出一种淡淡的宁静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敦复(约1830-1895),字惟华,号秋水,清代诗人、词人,著有《梅花馆诗集》。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动荡时期,诗人借助西湖的优美景色,表达内心的忧虑与思考。
诗歌鉴赏
《西湖月》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的思考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中以“垂柳”“夕阳”“桃源”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梦想的画面,展现出春天的美好。而“湖湘烽火警”则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造成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反思。
诗的最后几句提到“待他日桐笠寻君”,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友谊的珍贵。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个诗歌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与复杂的人生感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知垂柳垂杨:开篇即以自然景物引入,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沉醉。
- 恁著个词仙,都殊尘境:表达了对词人的崇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与世俗的隔绝。
- 画堤金缕,东风绿遍,夕阳初暝: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美丽,色彩鲜明。
- 桃源人世在,但目断湖湘烽火警: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出忧虑。
- 笑栗里归去来迟,误了几时清兴:描写归家时的惆怅与对时光的感慨。
- 南湖旧号鸳鸯,问可似西湖,六桥烟冷:用历史的对比,增加了诗的厚重感。
- 秀州城郭,旗亭酒壁,万丝春影:描绘出秀州的繁华与春日的美景。
- 红船三板小,看荡入微波鸥梦醒:通过小船与鸥鸟,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梦幻。
- 待他日桐笠寻君,劈笺烹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未来重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生动形象,使得诗歌更具情感。
- 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增强了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历史的沉思与对友人的眷恋,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垂柳:象征柔美与春天的气息。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
- 桃源:理想的避世之地。
- 湖湘烽火:历史的忧虑与对和平的向往。
- 桐笠:象征友谊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的是什么? A. 理想世界
B. 一座山
C. 一种花 -
“六桥烟冷”中的“烟冷”意指什么? A. 热闹
B. 宁静与空寂
C. 暴风雨 -
诗中“待他日桐笠寻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期待与思念
C. 忧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苏轼《赤壁赋》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侧重于豪迈的情感。
- 《赤壁赋》:强调历史的沧桑,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 《山居秋暝》:以宁静的山水意象对比西湖的繁华,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蒋敦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