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雨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一自春来二月强,
连宵甘霔泽斯滂。
润留根蔕梅桃实,
清及萌芽黍稷香。
雀舌纤纤抽茗叶,
羊群戢戢长松秧。
农桑从此无虚日,
纤妇耕夫处处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细雨,自二月以来,连日的细雨滋润着大地。雨水滋养着梅花和桃子,让它们结出果实;同时也让春小麦和稻谷的芽儿散发出清香。细雨过后,嫩绿的茶叶如雀舌般纤细地抽出,羊群在松树下安静地吃草。自此以后,农民和妇女们都忙碌着,耕作的日子没有空闲。
注释:
字词注释:
- 霔(tiē): 指细雨或轻雾。
- 泽(zé): 湿润,滋润。
- 蔕(dī): 指植物的根部。
- 萌芽(méng yá): 指植物发芽。
- 戢戢(jī jī): 形容安静的样子。
- 纤(xiān): 细、细小。
典故解析:
- 此诗虽不涉及特定的典故,但表达的内容与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春天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活跃于南宋时期,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农田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常表现出对乡土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春雨是农耕社会中重要的自然现象,诗人在春天的细雨中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农民的辛勤劳动,因此创作了此诗,旨在歌颂春雨的滋润和农业的繁忙。
诗歌鉴赏:
这首《春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细雨的美好与农田的繁忙。诗的开头通过“春来二月强”引出春雨的到来,给人一种温暖和生机的感觉。接着,细雨滋润了梅桃的果实和萌芽的禾苗,诗人巧妙地将春雨与自然的生长联系在一起,表现了雨水对农作物的重要性。
“雀舌纤纤抽茗叶”,这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茶叶抽芽的情景,令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春雨后的清新气息。而“羊群戢戢长松秧”则通过羊群的安静,映衬出春天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强调了农桑的忙碌,表现了勤劳的农民们在春天的繁忙景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情景交融,细腻而生动,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自春来二月强: 春天到来后,二月的天气逐渐变暖,春雨如期而至。
- 连宵甘霔泽斯滂: 连续的夜晚,细雨如甘露般滋润着大地,形成了一片丰盈的景象。
- 润留根蔕梅桃实: 雨水滋润了梅桃的根部,使它们结出丰硕的果实。
- 清及萌芽黍稷香: 雨水清新而又香甜,促进了小麦和稻谷的生长,散发出阵阵清香。
- 雀舌纤纤抽茗叶: 细雨中嫩绿的茶叶如雀舌般纤细,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羊群戢戢长松秧: 羊群在松树下安静地吃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象。
- 农桑从此无虚日: 从此以后,农民的日子都在忙碌中度过,没有空闲。
- 纤妇耕夫处处忙: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农妇和农夫的勤劳,表现出春天的热闹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 “雀舌纤纤”将茶叶比作雀舌,形象生动。
- 对仗: 各句之间有明显的对称和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拟人: 通过“戢戢”来描绘羊群的安静,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农民的忙碌,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赞美了春天的美好与丰收的希望,展现了农业社会对自然的依赖与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 生命的源泉,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梅桃: 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 黍稷: 代表着农业和人类的生存发展。
- 雀舌: 细腻的生命力,展现春天的生机。
- 羊群: 代表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雨在诗中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A. 让农田干旱
B. 滋润农作物
C. 让人烦躁
D. 影响交通 -
“雀舌纤纤抽茗叶”中“雀舌”用来比喻什么?
A. 小鸟
B. 茶叶
C. 梅花
D. 细雨 -
诗中提到的农夫和纤妇的状态是?
A. 悠闲
B. 忙碌
C. 沮丧
D. 无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卫宗武《春雨》与杜甫《春望》: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农田的生机,但卫宗武更强调细雨对农业的滋润,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乡村景象,而杜甫则在春天的繁忙中透出对国事的忧虑,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春天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