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贺陆翠庭迁居》

时间: 2025-02-04 15:32:00

翠庭欲到到非难,觌面须当听尘谈。

未必移家似东野,料应有宅过萝含。

幽怀万堞尘埃隔,胜概两湖风月涵。

唐宋诗人多姓陆,吟边行远可相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贺陆翠庭迁居
作者:卫宗武 〔宋代〕

翠庭欲到到非难,
觌面须当听尘谈。
未必移家似东野,
料应有宅过萝含。
幽怀万堞尘埃隔,
胜概两湖风月涵。
唐宋诗人多姓陆,
吟边行远可相参。

白话文翻译:

翠庭即将到达并不困难,
面对面时应当聆听世俗的闲谈。
不一定迁居就像东野那样,
应该会有宅子隐匿在藤萝下。
心中幽思如万堞尘埃般隔绝,
但胜景却在于两湖的风月中涵养。
唐宋诗人中多姓陆,
在吟咏中行远可相互参照。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庭:指陆翠庭的居所,寓意清幽雅致的庭院。
  • 觌面:面对面,指亲自见面。
  • 东野:指东野的居所,借指隐逸的生活。
  • 萝含:藤萝,指植物,象征隐秘与自然之美。
  • 幽怀:幽静的情怀或思绪。
  • 万堞:形容多,堞是台阶,引申为高低不平的状况。
  • 胜概:胜景的概念或景致。

典故解析:

  • 唐宋诗人多姓陆:提到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姓陆,如陆游、陆文夫等,表明陆姓在文化领域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风格清新自然,常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是卫宗武为朋友陆翠庭迁居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新居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陆翠庭迁居的祝贺,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即提到“翠庭欲到到非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迁居的乐观态度,随后通过“觌面须当听尘谈”的描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诗中提到“未必移家似东野”,显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思考,认为迁居并不一定要追求东野那样的闲适,生活的美好在于自然的包容与内心的宁静。

“幽怀万堞尘埃隔,胜概两湖风月涵”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思与外界的美景之间的隔阂,仿佛在告诉我们,虽然生活中有尘埃与隔阂,但真正的胜景在于心灵的风月。最后一句提到“唐宋诗人多姓陆”,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诗人身份的认同与自豪。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通过意象的对比和层次的递进,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自身情感的细腻描绘。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生活的启示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迁居的贺词,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古诗词特有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庭欲到到非难:表达对友人迁居的期待和乐观态度。
  2. 觌面须当听尘谈:强调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
  3. 未必移家似东野:迁居不必追求隐逸的生活。
  4. 料应有宅过萝含:期待新居有自然的掩映与庇护。
  5. 幽怀万堞尘埃隔:内心的思绪与世俗的尘埃之间的隔阂。
  6. 胜概两湖风月涵:真正的美好在于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7. 唐宋诗人多姓陆:提到历史文化背景,增强诗的深度。
  8. 吟边行远可相参:鼓励在诗歌中互相学习,交流思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幽怀万堞尘埃隔,胜概两湖风月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万堞尘埃”比喻内心的复杂情感,形象生动。
  • 象征:“翠庭”和“萝含”象征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迁居的祝福,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心灵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庭:象征宁静、优雅的生活环境。
  • 尘埃:象征世俗生活的烦恼与隔阂。
  • 风月:象征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契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翠庭”指的是谁的居所?
    A. 诗人
    B. 陆翠庭
    C. 东野

  2. “未必移家似东野”中的“东野”指的是哪个生活方式?
    A. 追求繁华
    B. 隐逸生活
    C. 乡村生活

  3. 诗中提到的“唐宋诗人多姓陆”意在强调什么?
    A. 陆姓的普遍性
    B. 陆姓的文化价值
    C. 诗人的个人经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陆游与卫宗武的作品在对自然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自然的热爱。两者都体现了古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