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课春风亭命赋邑有流亡愧俸钱句盖以自况抑亦自省殊未敢效韦郎思田里也聊申鄙意用告群贤》

时间: 2025-04-27 01:50:24

束发登朝老合休,一麾江上领诸侯。

许身稷契谈何易,结习诗书道未周。

谁使至尊忧稼穑,直应之子负山丘。

流亡疾病春都感,惭谢苏州刺史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束发登朝老合休,一麾江上领诸侯。
许身稷契谈何易,结习诗书道未周。
谁使至尊忧稼穑,直应之子负山丘。
流亡疾病春都感,惭谢苏州刺史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自我反思。
我年纪已大,头发已白,早晨上朝的时间也该停了;
我挥手指挥江上的诸侯们。
许身于稷契的理想谈何容易,
我对诗书的学习仍未深入全面。
是谁让皇上如此忧虑农田的收成,
恐怕是那些负担重山丘的子孙们。
流亡与疾病在春天都感到痛苦,
我惭愧于苏州刺史的忧愁。

注释:

  • 束发:束起头发,古代官员上朝的打扮。
  • 稷契:指农业的契约,寓意农田的管理与耕作。
  • 至尊:指皇帝。
  • 负山丘:比喻承受重任或负担。
  • 流亡:流离失所的状态。
  • 刺史:地方官员,负责地方治理。

典故解析:

  • 稷契: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稷是谷物的神,契指契约,表明农田的重要性。
  • 苏州刺史:指古代地方官,一般负责治理和安抚地方,体现出对民生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鄂尔泰,清代诗人,生于乾隆年间,致力于诗词创作,风格多以抒情和咏怀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流亡现象普遍,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和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快,内容上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诗人以个人的视角出发,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社会的不安。他通过描绘自身的老去和对理想的追求,揭示了在艰难环境中难以实现理想的无奈与惆怅。诗中提到的“至尊忧稼穑”,引发了对皇帝治理能力的思考,暗含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此外,流亡与疾病的描写,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更是对社会整体困境的感慨。整首诗在情感上是沉重的,但又不失一种自省的智慧,体现出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束发登朝老合休:诗人感到年老,不再适合继续参与朝政。
  2. 一麾江上领诸侯:描绘了自己曾经的风光与权势,感叹时光的流逝。
  3. 许身稷契谈何易:表明自己追求理想的艰难。
  4. 结习诗书道未周:自省学习不够,未能领悟更深的道理。
  5. 谁使至尊忧稼穑:质疑国家治理的成效,指出皇帝的忧虑。
  6. 直应之子负山丘:认为是下一代的负担与责任。
  7. 流亡疾病春都感:流亡和疾病的无情,使人倍感痛苦。
  8. 惭谢苏州刺史愁:对地方官员的忧虑心情感到愧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束发”与“登朝”,“流亡”与“疾病”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农田的重担比作“山丘”,形象生动地传达出责任的沉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反思与社会的忧虑,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却与流亡与疾病相伴,反映出生活的矛盾。
  • 江上诸侯:象征权力与责任,体现出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一时期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2. “流亡疾病春都感”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痛苦
    • C. 忧虑
    • D. 希望
  3. “束发登朝”中的“束发”指的是什么?

    • A. 读书
    • B. 上朝
    • C. 休息
    • D. 睡觉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出豪情与对生活的热爱,风格与鄂尔泰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但更多着眼于民生的困境,两者在情感上有共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鄂尔泰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