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27 03:57:09

银烛交枝,香炉微晕。

低鬟按拍歌声稳。

出门星斗影垂垂,高楼渐远荒城近。

断续蛩吟,凄凉雁信。

孤舟拥被寒成阵。

秋江尽处有丛芦,飞花莫上行人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银烛交枝,香炉微晕。低鬟按拍歌声稳。出门星斗影垂垂,高楼渐远荒城近。断续蛩吟,凄凉雁信。孤舟拥被寒成阵。秋江尽处有丛芦,飞花莫上行人鬓。

白话文翻译:

银色的烛光在枝头交错,香炉中烟雾轻轻弥漫。她轻垂的发髻随着歌声节拍轻轻摇动。走出门外,星斗的影子慢慢下垂,高楼渐渐远去,荒凉的城池近在眼前。断断续续的虫鸣,凄凉的雁信传来。孤舟上,寒风将被子吹得阵阵起伏。秋江尽头有一丛芦苇,飞舞的花瓣不应落在行人的鬓发上。

注释:

  • 银烛:指银色的蜡烛,象征着温暖的光亮。
  • 香炉微晕:香炉中烟雾轻轻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低鬟:指低垂的发髻,暗示女子的柔美。
  • 星斗影垂垂:星星的影子慢慢落下,表示夜晚渐深。
  • 荒城:荒凉的城池,暗示寂寥与孤独。
  • 蛩吟:蟋蟀的鸣叫声,象征秋天的凄凉。
  • 雁信:归雁的消息,通常代表思乡之情。
  • 孤舟:孤独的小船,暗示孤独的心境。
  • 飞花:随风飘舞的花瓣,象征着美好但短暂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字汝舟,号沧浪,生于浙江,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踏莎行》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作,诗中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银烛的光辉、香炉的烟雾、低鬟的女子,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逐渐引入了孤独与凄凉的情绪。高楼渐远、荒城近,似乎是在暗示生离死别的无奈,断续的蛩吟与雁信又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中孤舟的意象,更是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秋江尽头的丛芦,飞舞的花瓣象征着转瞬即逝的美好,令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无言的惆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完美地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呈现出一种凄美而深邃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银烛交枝,香炉微晕:描绘夜晚的温暖与朦胧。
  • 低鬟按拍歌声稳:女子的歌声与姿态,体现出优雅与从容。
  • 出门星斗影垂垂:夜空的星星彰显出时间的流逝。
  • 高楼渐远荒城近:从繁华走向荒凉,暗示人生的变迁。
  • 断续蛩吟,凄凉雁信:细腻的声音与景象,构成孤独的背景。
  • 孤舟拥被寒成阵:孤舟中的寒意,喻示内心的孤独。
  • 秋江尽处有丛芦:秋天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飞花莫上行人鬓:花瓣飞舞,却不应落在行人的身上,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如“银烛交枝”)、拟人(“飞花莫上行人鬓”)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银烛:象征温暖与光明,代表着生活的希望。
  • 香炉:象征宁静与沉思,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反映内心的孤寂。
  • 飞花:象征短暂的美好,体现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银烛交枝”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A. 孤独 B. 温暖 C. 凄凉

  2. “秋江尽处有丛芦”中的“丛芦”象征着? A. 繁华 B. 孤独 C. 生命的无常

  3.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的感慨 C.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如梦令》与《踏莎行》均描绘了秋夜景色,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女性的柔情与思念,而《踏莎行》则更侧重于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美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