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秋 其三
—— 弘历 〔清代〕
景光传白藏,徙倚向银塘。
拂竹风全爽,浮荷露渐凉。
閒情牵素月,穑事协时旸。
底藉占风奏,田功报吉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的美丽景色。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银色的塘水上,我倚着竹子感受着凉风,水面上的荷花在露珠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清凉。悠闲的心情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农事活动也在恰当的时节顺利进行。田间的劳动成果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注释:
字词注释:
- 景光:指自然景色的光辉。
- 白藏:白色的云彩,隐喻秋天的天空。
- 银塘:形容塘水如银般闪亮。
- 拂竹:轻拂竹子的风。
- 閒情:闲适的心情。
- 素月:明亮的月亮,象征纯洁与宁静。
- 穑事:指与农业收成相关的工作。
- 协时旸:适合时节的阳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素月”和“穑事”均为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丰收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代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化人,热爱诗词。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常常展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农忙时期,弘历通过个人的闲适体验,反映了自然的变化和农事的繁忙,表达了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立秋 其三》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清爽与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的意境柔和而清新,透出一种悠闲与自然的和谐美感。诗的开头“景光传白藏”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秋季的天空,接着“拂竹风全爽”则让读者感受到清风拂面的凉爽,仿佛置身于那一刻,感受着自然的恩赐。随后,诗人通过“浮荷露渐凉”描写了水面上荷花的清秀,增强了视觉的层次感。最后两句“底藉占风奏,田功报吉祥”则从个人的感受升华到社会的层面,表达了对丰收的美好期待。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出一种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景光传白藏:描绘秋天的天空,阳光透过云层,展现出清晰的天空。
- 徙倚向银塘:诗人倚靠在竹子上,望向闪烁的塘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拂竹风全爽:竹子间的微风轻轻吹来,伴随着清新的气息,让人倍感舒适。
- 浮荷露渐凉:水面上的荷花逐渐被露水滋润,显示出秋天的凉意。
- 閒情牵素月:诗人闲适的心情与明亮的月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 穑事协时旸:当时正值农忙,诗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农事的繁荣。
- 底藉占风奏:田间的劳动成果在风中奏响丰收的乐章。
- 田功报吉祥:农田的辛勤劳作最终带来吉祥的收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塘”形象地描绘塘水的清澈。
- 拟人:如“底藉占风奏”,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子,如“閒情牵素月,穑事协时旸”。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描绘立秋之际的自然美景与丰收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藏:象征着秋天的清新与宁静。
- 银塘:水的清澈与光辉。
- 竹:象征着坚韧与柔和。
- 荷: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素月:象征着宁静与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银塘”是指什么? A. 银色的水面
B. 银色的山峰
C. 银色的天空
答案:A -
“拂竹风全爽”中的“拂竹”意指什么? A. 风吹拂竹子
B. 竹子被切割
C. 竹子开花
答案:A -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丰收的期待? A. 描写农事的繁忙
B. 讲述自己的经历
C. 表达对月亮的思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秋词》(李白)
诗词对比:
- 《秋夕》(杜甫)与《立秋 其三》都有描绘秋天的意象,但杜甫更强调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闷,而弘历则展现了宁静与丰收的喜悦。
- 《秋词》(李白)通过对月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弘历的主题有所不同,但同样体现了秋天的意境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秋天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