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答之道弟府教授》
时间: 2025-01-26 07:0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用前韵答之道弟府教授
文辞便是升堂贾,
谈辩宁非入幕超。
已谓襄中能出颖,
那知车下正哀谣。
但从袁盎无何饮,
莫笑冯公不见招。
伴我河山访陈迹,
明年红紫满阳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辞的赞美,认为它如同升堂之贾,能让人获得更高的地位;而辩论的能力也在于能否进入幕府之中。虽说襄阳以出颖之才著称,却不知在车下也有哀伤的歌谣。只愿随袁盎共享饮酒的欢乐,不必嘲讽冯公未曾招揽我。明年我将伴着河山去追寻古迹,期待那时红花紫荆盛开在阳光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文辞:指文学和辞章。
- 升堂贾:比喻通过卓越的文辞获得地位的人。
- 襄中:指襄阳,历史上以人才辈出闻名的地方。
- 哀谣:悲伤的歌谣。
- 袁盎:历史人物,因其乐于饮酒而著称。
- 冯公:历史人物,因不善于交际而受到讥讽。
- 河山:指自然景色,寓意广阔的天地。
- 陈迹:历史遗迹。
典故解析:
- 袁盎与冯公:袁盎是汉代著名的士人,以好饮酒著称;冯公则是形象较为孤僻的士人,常常被人忽视。他们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对友谊以及交际的不同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年-1120年),字希孟,号山人,北宋时期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为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在道弟府教授时,表达了对文辞和才华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友谊的向往与对历史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文辞和交际的探讨,展示了作者的哲思和情感。开篇便将文辞比作升堂之贾,这种比喻生动而形象,体现了文辞的力量和重要性。接着,作者提到襄阳的人才出众,却将目光转向车下的悲伤歌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中各种情感的敏感和思考。
在中段提到袁盎和冯公,作者以此反映出对不同交际方式的看法,袁盎的豪饮与冯公的孤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显示出作者对友谊的渴望和对世事的理解。最后,作者以“伴我河山访陈迹”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历史的敬仰,情感由此升华。
整首诗的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及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辞便是升堂贾:文辞的美好使人获得地位,与贾人一样受人尊重。
- 谈辩宁非入幕超:谈论辩论的艺术在于是否能得到重用。
- 已谓襄中能出颖:襄阳以出众的才子著称。
- 那知车下正哀谣:谁能想到在车下也有一种哀伤的歌谣。
- 但从袁盎无何饮:只愿与袁盎一起享受饮酒的乐趣。
- 莫笑冯公不见招:不必嘲讽冯公不被人注意。
- 伴我河山访陈迹:期待与自然相伴,追寻古代的遗迹。
- 明年红紫满阳条:期待明年花开满枝,春光明媚。
修辞手法:
- 比喻:文辞比作升堂贾,形象生动。
- 对仗:如“文辞”与“谈辩”、“襄中”与“车下”等,结构工整。
- 排比:通过袁盎与冯公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文辞与交际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追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辞:象征着文化与智慧。
- 车下:代表着生活的底层与辛酸。
- 河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深厚。
- 红紫:寓意着美好的未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襄中”是指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襄阳
- C. 洛阳
- D. 杭州
-
作者在诗中希望与谁一起饮酒?
- A. 冯公
- B. 袁盎
- C. 朋友
- D. 自己
-
“明年红紫满阳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希望
- C. 悲伤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同样表达了对友谊与生活的热爱,但更多的是豪情壮志。
- 李白的《将进酒》:强调了酒的豪情与人生的短暂,反映出李白的洒脱与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