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弟归洪州赋莫如兄弟四章赠行》

时间: 2025-01-26 03:37:48

志欲收九族,别离乃同生。

谁能成此意,惟有孔方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志欲收九族,别离乃同生。谁能成此意,惟有孔方兄。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渴望聚集九族亲人,然而别离却是相生的常态。谁能实现这个愿望,唯有孔方兄(钱币)能让我寄托情感。

注释:

  • :志向、愿望。
  • 收九族:古代对亲属的称谓,“九族”指的是广义的家族,表示对家族团聚的渴望。
  • 别离:指亲人之间的分离。
  • 同生:同生共存,表示共处的状态。
  • 孔方兄:指的是钱币,意指金钱可以带来某种连接或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及文学评论家。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传统诗歌的创新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黄庭坚送别十四弟返回洪州时创作,表达了他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家族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情感深邃而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家庭与亲情的渴望。在人际关系中,亲情是一种最为珍贵的纽带,尤其是在离散的时代,亲情显得愈发珍贵。诗中通过“志欲收九族”的表达,强调了对家庭团聚的强烈愿望。然而,现实却是“别离乃同生”,反映了人们在追求亲情时的无奈与哀愁。

“谁能成此意,惟有孔方兄”一句,将金钱与人际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金钱似乎是维系人们情感和交流的一种方式。孔方兄(钱币)不仅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情感寄托的象征,反映了黄庭坚对人情冷暖的细腻观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亲情的眷恋。诗不仅是对离别的感慨,更是对人际关系深度的探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志欲收九族: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团聚的强烈渴望,显示出对亲情的重视。
  2. 别离乃同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常常面临的分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3. 谁能成此意:表达了诗人对实现团聚愿望的渴望与无奈。
  4. 惟有孔方兄:引入金钱这一元素,暗示金钱在维系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志欲收九族”与“别离乃同生”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金钱比作寄托情感的媒介,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团聚的渴望以及对离散的深切体验。

意象分析:

  • 九族:象征着家庭和亲情,表达了对家族团聚的向往。
  • 孔方兄:象征着财富与现实,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物质因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希望收集什么?

    • A. 九族
    • B. 十个朋友
    • C. 书籍
    • D. 财富
  2. “惟有孔方兄”中的“孔方兄”指的是什么?

    • A. 亲人
    • B. 钱币
    • C. 朋友
    • D. 老师
  3. 诗中提到的“别离乃同生”反映了什么?

    • A. 人生的快乐
    • B. 人生的无常
    • C. 人生的希望
    • D. 人生的奋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比较黄庭坚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涉及对亲情的思考和对离别的感慨,但黄庭坚更加强调现实中的物质因素(如金钱),而杜甫则集中在情感的深度与无奈,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个性。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