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石七三六言七首》

时间: 2024-09-19 22:03:45

幽州已投斧柯,崇山更用忧何。

且喜龚邹冠豸,又闻张董上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州已投斧柯,崇山更用忧何。
且喜龚邹冠豸,又闻张董上坡。

白话文翻译:

幽州的事情已经做了决定,崇山的忧虑还有什么用呢?
但愿意外听到龚邹的成功,和张董的晋升。

注释:

  • 幽州:古地名,位于今北京市一带,曾是政治和军事重地。
  • 投斧柯:比喻已经做出的决策或行动。
  • 崇山:高山,象征着艰难的境遇。
  • 忧何:忧虑还有什么意义呢?
  • 龚邹:指古代著名的人物,具体身份可能需要考证。
  • 冠豸:指头戴桂冠,象征荣耀和成功。
  • 张董:同样是历史人物,代表成就与晋升。
  • 上坡:比喻职位的提升或事业的进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以诗词见长,尤以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哲理和人文关怀,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在政治、生活等多方面的困境中,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无奈与对朋友成就的欣慰。诗中涉及的人物与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士人的志向。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与对朋友成就的祝福。开篇的“幽州已投斧柯”,表明他的某种决策已做出,内心的忧虑似乎显得多余。这种淡然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接受与从容。接着提到“且喜龚邹冠豸”,则是他对朋友成功的欣慰,显示出其心中依然存在对友人的关切和对荣誉的向往。最后一句“又闻张董上坡”似乎又带出一种希望的情绪,说明即使身处困境,仍要关注周围人的成功,这种正能量的传递让整首诗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基调。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处境的反思,也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表现了黄庭坚作为士人的宽广胸怀与乐观态度。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得这首诗在历史长河中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州已投斧柯:指在幽州的决策已经完成,表明一种果断与行动。
  2. 崇山更用忧何:面对崇山的困境,忧虑似乎没有必要,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心态。
  3. 且喜龚邹冠豸:龚邹获得了荣誉,诗人对此感到高兴,体现了对友人的支持与欣慰。
  4. 又闻张董上坡:再听到张董的成功,显示出诗人对周围人事的关注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投斧柯”比喻决策的果断。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的美感。
  • 象征:崇山象征着艰难,而“冠豸”与“上坡”象征着成就与荣誉。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黄庭坚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对朋友成功的欣喜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展望。它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州: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决策的艰难。
  • 崇山:象征着人生的挑战与艰辛。
  • 冠豸上坡:象征着成功与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幽州已投斧柯”中的“斧柯”比喻什么?

    • A. 决策
    • B. 朋友
    • C. 山川
  2. 诗中提到的“龚邹”代表了什么?

    • A. 失败
    • B. 成功
    • C. 旅途
  3.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消极
    • B. 乐观
    •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黄庭坚与李白的作品,黄庭坚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哲思,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