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黄与迪》
时间: 2025-01-26 02:56: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答黄与迪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和氏有尺璧,楚国无人知。
青山抱国器,岁月忽如遗。
但使玉非石,果有遭逢时。
吾宗固神秀,天乃晚成之。
兰芳深九畹,露味挹三危。
流俗不顾省,古人可前追。
胸中凌云赋,自贵知音希。
渊源学未浅,孝友家正肥。
与世殊轨辙,三黜理亦宜。
吴溪浣纱女,不用朱粉施。
岂伊风尘子,市门自夸毗。
我作僰道囚,三年始放归。
邂逅终日语,贻我五字诗。
句如秋雨晴,远峰抹修眉。
老马甘伏枥,坐看天骥驰。
洒扫清樾下,当为果茗期。
光阴去易失,日月转两仪。
仲氏有东园,花竹深可依。
寸步不往来,千里常梦思。
几时开后户,扶策方自兹。
白话文翻译:
和氏有一块宝璧,楚国却无人知晓。
青山环抱着这个国之重器,岁月仿佛将它遗忘。
只要玉不是石头,终会有遇到的时机。
我的宗族固然出众,天命却是晚来的。
兰花芬芳深处的九畹,露水的味道吸引着三危山。
世俗之人不懂得省察,古人可以追随。
胸中有凌云之志,自己珍视知音却难得。
学识渊源并不浅,孝友之道家境也丰厚。
与世俗的轨迹不同,三次被贬也理应如此。
吴溪浣纱的女子,不需要朱粉来装饰。
岂止是那些风尘之子,市门口自夸的可笑。
我曾是僰道的囚徒,三年后才得以归来。
偶然相遇整日交谈,送我五字的诗句。
那句如同秋雨后的晴天,远山的轮廓轻抹着修眉。
老马甘心伏在马槽,静观天马奔驰。
在清幽的樾下洒扫,应该是果茶的约期。
光阴易逝,日月轮转如两仪。
仲氏有个东园,花竹的深处可以依偎。
寸步不前,千里常常梦思。
几时才能打开后门,扶着马策方能自此。
注释:
- 和氏璧:传说中一块极为珍贵的玉璧,出自和氏之手,象征着珍贵和被埋没的才能。
- 青山抱国器:青山环抱着国家的重器,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流俗:世俗的风气。
- 知音: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 僰道囚:指被囚禁于僰道的囚徒,象征着被贬或被压制的人。
- 仲氏:可能指仲尼,即孔子,象征着儒家思想。
- 东园: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苏轼的好友,以其豪放洒脱的诗风和深厚的书法造诣闻名于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遭贬时期,诗人以和黄与迪的韵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遭遇的思考与感悟。在政治风波中,黄庭坚反思个人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借古讽今,表露出其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
诗歌鉴赏:
《次韵答黄与迪》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中黄庭坚借用历史典故、自然景物,抒发自己对人生无常与志向不遂的感慨。前几句通过和氏璧与青山的比喻,表达了自己才华的被埋没与世俗的忽视。诗人强调“只要玉非石,果有遭逢时”,展现出对自身能力的坚定信念。接着,他提到“吾宗固神秀”,表明对自己家族的自豪与对理想的执着。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交织,表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老马与天骥的对比,象征着不同人生的选择与境遇,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最后,诗中的“光阴去易失,日月转两仪”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追寻内心的真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和氏璧的比喻,表达了才能与地位的悬殊。
- 第二联:青山环抱的意象,象征着珍贵事物的隐秘与被人遗忘的美好。
- 第三联:强调了玉石的区别,暗示有才华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会被发现。
- 第四联:提到家族的神秀,表现对家族的自豪和对未来的希冀。
- 中间部分:叙述个人的遭遇与感悟,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自我的反省。
- 结尾:以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一种宁静与哲理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和氏有尺璧”,将才华与珍贵的玉璧相类比。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多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渗透出哲理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对才华与世俗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黄庭坚在诗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理想的坚持,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高尚情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和氏璧:象征珍贵与才能。
- 青山:自然的宁静与包容。
- 兰芳:代表高洁的品质与理想。
- 露味:象征清新与自然的美好。
- 老马:象征坚忍与沉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和氏璧象征什么? A. 珍贵的才能
B. 世俗的名利
C. 逝去的岁月
D. 自然的景色 -
诗中提到的“天骥”象征着? A. 人生的理想
B. 现实的困境
C. 逝去的时光
D. 社会的压力 -
“光阴去易失,日月转两仪”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理想的追求
D. 对世俗的批判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了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抒发对历史与理想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与李白的作品,两者都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黄庭坚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李白则表现出更为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