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屠虞田至京》

时间: 2025-04-29 01:23:25

不信君犹在,音书隔五年。

贼中杜陵泪,海外管宁船。

谒帝中兴日,思亲万里天。

今生复相见,秋鬓各苍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信君犹在,音书隔五年。
贼中杜陵泪,海外管宁船。
谒帝中兴日,思亲万里天。
今生复相见,秋鬓各苍然。

白话文翻译:

不相信你依然在世,音信却隔了五年。
在贼寇之中我流下泪水,海外的船只如同管宁。
在帝王中兴的日子里,我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今生还能再相见吗?秋天的鬓发都已变得苍白。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信君犹在:不相信你还活着。
  • 音书隔五年:音信和书信已经隔了五年。
  • 贼中杜陵泪:在贼寇的环境中,泪水如杜陵的景象。
  • 海外管宁船:提到管宁,意指志同道合者的船,象征远方的思念。
  • 谒帝中兴日:指的是朝廷复兴的日子,表现出一种历史感。
  • 思亲万里天:思念亲人,感觉距离如万里遥远。
  • 秋鬓各苍然:秋天到来,头发都变得苍白,象征岁月无情。

典故解析:

  • 管宁:管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象征着高洁和志趣,提及他暗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杜陵:杜陵是指杜甫故里,诗中用此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过去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宝森,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主要以诗作见长,风格多变,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被迫离乡,心系家国,身处贼寇之中,思念亲人,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忧伤。

诗歌鉴赏:

《喜屠虞田至京》通过对亲人音信的渴望、对过往的回忆以及对未来重逢的忧虑,展现了沈宝森对亲情的深切感悟。首句“不信君犹在”,直接点明了作者对亲人安全状况的怀疑,反映出长期的离别所带来的不安与焦虑。接下来的“音书隔五年”则加深了这种隔阂,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距离的遥远。

“贼中杜陵泪,海外管宁船”中,杜陵泪让人联想到杜甫的忧国忧民,而管宁船则暗示着对志同道合的人的思念,这两者结合,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尤其是“谒帝中兴日”,既是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也是对未来重聚的期盼。

结尾“今生复相见,秋鬓各苍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秋天的鬓发苍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使得重逢的期待夹杂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这种感情的复杂性,展示了沈宝森作为诗人的深厚内涵与情感的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信君犹在:表达对亲人生死未卜的怀疑。
  2. 音书隔五年:时间的漫长带来的孤独感。
  3. 贼中杜陵泪:在动荡中流泪,感叹处境悲惨。
  4. 海外管宁船: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思念。
  5. 谒帝中兴日:历史的兴衰引起的思考。
  6. 思亲万里天:无尽的思念与距离的对比。
  7. 今生复相见:对未来重聚的渴望。
  8. 秋鬓各苍然:岁月无情,人生短暂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鬓各苍然”比喻时间流逝。
  • 对仗:全诗结构整齐,形成对称。
  • 象征:使用秋天象征衰老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感慨,揭示了人们在动荡岁月中的孤独与渴望,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音书:象征着信息和联系,代表思念的媒介。
  • 杜陵:代表故乡与旧时光的怀念。
  • 管宁船:象征志同道合的友人和理想生活。
  • 秋鬓: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音书隔五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惊喜
    B. 孤独与忧伤
    C. 愤怒

  2. “秋鬓各苍然”中“苍然”的意思是: A. 青春
    B. 苍白
    C. 美丽

  3. 诗人提到的“管宁”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志同道合的人
    C. 亲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沈宝森的思乡情怀与李白的孤独情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内心的复杂情绪,但沈宝森更为细腻,李白则显得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