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荷叶/忆秦娥》

时间: 2025-01-10 21:50:22

双溪月。

清光偏照双荷叶。

双荷叶。

红心未偶,绿衣偷结。

背风迎雨流珠滑。

轻舟短棹先秋折。

先秋折。

烟鬟未上,玉杯微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溪月。清光偏照双荷叶。双荷叶。红心未偶,绿衣偷结。背风迎雨流珠滑。轻舟短棹先秋折。先秋折。烟鬟未上,玉杯微缺。

白话文翻译:

双溪的明月照耀着荷叶,清冷的光辉偏偏洒在这双荷叶上。那双荷叶的红心还没有相遇,而绿衣却悄然结成。迎着风,背着雨,荷叶上的露珠滑落。轻舟短桨,在秋天来临之前就折了。秋天尚未到,烟雾缭绕的鬓发还没有梳理好,玉杯也微微有些缺损。

注释:

  • 双溪月:双溪指的是两条溪流,月光照在溪水上,形成美丽的景象。
  • 红心未偶:荷花的红色花心尚未相互交融,暗示一种未成的美好。
  • 绿衣偷结:荷叶的绿色衣裳悄悄地结成,象征着生命的绽放。
  • 背风迎雨:形容荷叶在风雨中坚韧地生长。
  • 轻舟短棹:指轻巧的小舟和短小的桨,描绘出一种悠闲的航行状态。
  • 烟鬟未上:形容女子的发髻尚未梳理,似乎在暗示一种慵懒的状态。
  • 玉杯微缺:玉制的酒杯有些缺损,暗示生活中的不完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作品广泛流传。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大自然的美景成为了他抒发情感的载体,反映出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双荷叶》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词,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开篇以“双溪月”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月光清冷而明亮,照耀着荷叶,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通过“红心未偶,绿衣偷结”,表达了对生命的眷恋与美好的期待,荷叶的绿与花心的红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未完成的美好与渴望。

“背风迎雨流珠滑”则展现了荷叶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姿态,映衬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此时,诗人似乎在对比自己的人生遭遇,尽管身处逆境,依然保持着面对生活的勇气。

最后提到的“烟鬟未上,玉杯微缺”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生活中的不完美与流逝的光阴。整首词在抒情中融入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情感真挚而深邃,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双溪月”:引入夜景,创造宁静的氛围。
    • “清光偏照双荷叶”:强调月光的清冷与荷叶的美丽。
    • “红心未偶,绿衣偷结”:表达生命的期盼与未成之美。
    • “背风迎雨流珠滑”:描绘自然的坚韧与美丽。
    • “轻舟短棹先秋折”:象征生活的短暂与无常。
    • “烟鬟未上,玉杯微缺”:表达生活中的缺憾与忧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叶与生命相联系,暗示出生命的美好。
    • 拟人:荷叶在风雨中表现出的坚韧,仿佛具有生命。
    • 对仗:整首词用词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词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展现了在逆境中依然绽放的生命力,以及对生活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双溪:象征宁静与和谐。
  • 月光:代表清冷与寂寞。
  • 荷叶:象征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 秋天: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玉杯:象征生活的美好与缺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双溪月”中的“月”主要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清冷与孤独
    C. 美好与希望

  2. 诗中提到的“红心未偶”意指: A. 荷花的心未开放
    B. 荷叶尚未成荫
    C. 生命的美好尚未实现

  3. 诗中的“轻舟短棹”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A. 悠闲与宁静
    B. 旅途的疲惫
    C. 生活的无常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双荷叶》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但前者更多地侧重于生命的坚韧与美好,而后者则着重于对过往的怀念与惆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但都展现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深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