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二十首》

时间: 2025-01-10 22:32:01

篮舆兀醉守,路转古城隅。

酒力如过雨,清风消半途。

前山正可数,後骑且勿驱。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余。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篮舆兀醉守,路转古城隅。
酒力如过雨,清风消半途。
前山正可数,後骑且勿驱。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余。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

白话文翻译:

篮舆在路边醉酒守望,转弯处是古老的城隅。
酒意如同骤然降临的雨水,清风在半路上也消散了。
前面的山已经可以数得清,后面的骑马者请暂且不要催促。
我因为身处东南,想寄托我的白发余生。
遥远的万松岭,下面有我三亩的居所。

注释:

字词注释

  • 篮舆:指一种乘坐的车或轿子,这里作“车”的意思。
  • 兀醉守:意为孤独地醉酒守望。
  • 路转古城隅:形容道路转弯处古老的城墙角落。
  • 酒力:指酒的作用或醉意。
  • 清风消半途:指途中清风消逝,体现出醉酒后的迷糊。
  • 前山正可数:指前方的山峰可以数得清楚。
  • 往寄白发余:表达对未来生活的寄托与期望。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白发”常常象征着年纪的增长和人生的无常,表现出诗人对老年及余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尤其以其豪放派的词作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他人生的低谷期。他在此地与朋友相聚,借酒抒发心中情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醉酒后的情景,展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开篇的“篮舆兀醉守”勾画出一个孤独的形象,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思考。接着通过“酒力如过雨”形容醉意的来袭,给人一种自然的流动感,似乎是酒与自然的交融。最后几句则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与超脱,面临老年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寄托,展现出苏轼深邃而又豁达的心境。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篮舆兀醉守: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状态,诗人可能在车中醉酒,守望着周围的景物。
  • 路转古城隅:描写环境,转角处的古老城墙,增添了一种历史感。
  • 酒力如过雨: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酒的作用,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
  • 清风消半途:清风的消逝暗示着醉意的浓厚,诗人似乎与世隔绝。
  • 前山正可数:表明诗人清醒时的观察能力,前方的山峦依然清晰。
  • 後骑且勿驱:请求后方的人不要急于赶路,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 我缘在东南:表明诗人的归属与身份。
  • 往寄白发余:表达了对未来的寄托与希望。
  •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对理想居所的渴望,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酒力如过雨”,生动形象地表述了醉酒的感觉。
  • 拟人:清风似乎也有了情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醉酒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体现出一种超然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篮舆: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归属的渴望。
  • :象征着生活的苦与乐,醉酒后更能体会人生的真谛。
  • 清风:代表自然的清新与诗人心境的追求。
  • :象征着稳定与归宿,代表着诗人理想的栖息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篮舆兀醉守”中“兀”的意思是?
    A. 孤独
    B. 高大
    C. 安静
    D. 暴露

  2. 诗中的“清风消半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失落
    C. 冷漠
    D. 快乐

  3.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消极
    B. 迷茫
    C. 超然
    D. 担忧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苏轼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苏轼的作品更显豪放,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洒脱的态度,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宁静与淡泊,更加内敛。两者都成功地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风格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