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
时间: 2025-01-10 18:19:20意思解释
守岁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白话文翻译:
想知道这一年即将结束的情景,仿佛一条蛇正要跳入深渊。
它的半身已经没入水中,谁能阻止它离去呢?
更何况想要把它的尾巴系住,虽说再怎么努力又能如何呢?
孩子们拼命不肯入睡,我们一起守夜,欢声笑语不断。
早晨的鸡鸣暂且不要打断,担心再鼓声会打扰我们。
坐久了,灯火渐渐熄灭,起身看天上的北斗星已偏斜。
明年难道就不会有吗?心中担忧时间会被浪费。
努力珍惜今夜,年轻时光仍可骄傲。
注释:
- 壑蛇: 壑指深渊,蛇比喻岁月的无情流逝。
- 修鳞: 指蛇的鳞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儿童强不睡: 指小孩子们不愿意入睡,表现出对新年的期待与欢喜。
- 晨鸡且勿唱: 希望早晨的鸡鸣声暂时不要响起,以延续这份守夜的欢愉。
- 北斗斜: 指北斗星的位置,寓意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文风洒脱,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守岁》是在岁末年初之际所作,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珍惜。此时,家人团聚,守岁成为一种传统,诗人通过描写守岁夜的情景,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守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示了苏轼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以“壑蛇”比喻岁月的流逝,形象生动,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不可逆转。随后,通过描写守夜的情景,苏轼传递出一种温暖而珍贵的家庭团聚氛围。孩子们的欢笑声、灯下的闲坐,都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新年的期待。同时,诗中对明年即将到来的思考,尤其是“心事恐蹉跎”,表达出一种对未来的焦虑与珍惜。最后,诗人以“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激励自己珍惜当下,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想要知道即将结束的这一年,仿佛一条蛇要跳入深渊。
-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蛇的半身已没入水中,谁能阻止它的离去呢?
-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更何况想要绑住它的尾巴,尽管再努力又能如何?
-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孩子们拼命不想睡觉,我们一起守夜,欢声笑语不断。
-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早晨的鸡鸣暂且不要响起,担心再鼓声会打扰我们。
-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坐久了,灯火渐渐熄灭,起身看天上的北斗星已偏斜。
-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明年难道就不会有吗?心中担忧时间会被浪费。
-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努力珍惜今夜,年轻时光仍可骄傲。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赴壑蛇”)、拟人(如“儿童强不睡”)、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艺术性。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家庭团聚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的珍视。
意象分析:
- 蛇: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儿童: 代表纯真与对未来的期待。
- 北斗: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守岁》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家庭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儿童强不睡”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团聚的欢喜
C. 对生活的厌倦 -
“明年岂无年”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A. 担忧与焦虑
B. 期待与希望
C. 无所谓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对时间流逝和生活感慨的诗作。
- 李白《将进酒》:展现对人生的珍惜与欢庆。
诗词对比:
- 苏轼《守岁》与杜甫《春望》在情感上都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守岁》更强调家庭团聚的温暖,而《春望》则注重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困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