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题沙河南 镇壁,留别元舜举》
时间: 2025-01-27 03:22:4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感皇恩 题沙河南 镇壁,留别元舜举
作者: 王恽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浓绿涨千林,征鞍东去。
十日祁阳为君住。
几回清唱,飞尽海棠红雨。
人生当适意何良苦。
簿领公堂,风沙长路。
赢得佳人怨迟暮。
沙头酒尽,犹惜玉鞭轻举。
一声声不断歌金缕。
白话文翻译:
满眼的浓绿在千树万林中涌现,骑马向东出发。
在祁阳这十天是为了你而住。
不知多少次清唱,飞舞的海棠花瓣如同红雨飘落。
人生何必苦恼,适意才是最好的。
在公堂上做文书,长路上风沙四起。
赢得佳人的怨恨只因迟暮。
沙洲边酒已喝尽,仍然怜惜那轻盈的玉鞭。
一曲曲不断地唱着金色的缕衣。
注释:
- 浓绿:形容树木的繁茂与生机盎然。
- 征鞍:指骑马出征,寓意出行或远征的状态。
- 清唱:指无伴奏的歌唱。
- 海棠红雨:比喻海棠花瓣飘落,如红色的雨。
- 簿领公堂:指在官府做文书工作。
- 佳人:美丽的女子,常指心爱之人。
- 玉鞭:指轻盈的马鞭。
典故解析:
- 十日祁阳:祁阳为地名,可能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或情感相关,常用来表达对某地的留恋。
- 金缕:常指华美的衣物,象征着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作品著称,其诗风既有传统的笔韵,也融入了元代的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与友人元舜举别时,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和对人生适意的思考,体现了元代士人的情怀与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意象与深情的抒怀构成。开篇以“浓绿涨千林,征鞍东去”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似乎在酝酿着出行的决心,带着对未来的期待。接下来的“十日祁阳为君住”则显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暗含着对离别的无奈与惋惜。
中间部分的“几回清唱,飞尽海棠红雨”展示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海棠花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接着诗人感慨“人生当适意何良苦”,表明了对人生的思考:追求适意生活的难处与价值。
最后几句“沙头酒尽,犹惜玉鞭轻举”则充满了惜别的情感,虽然酒已喝尽,但对那轻盈的玉鞭仍心存眷恋,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传达出一种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浓绿涨千林:描绘春日绿意盎然的景象,象征着生机。
- 征鞍东去:表现出一种出行的决心。
- 十日祁阳为君住:表达了因友人而驻足的情感。
- 几回清唱: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
- 飞尽海棠红雨:象征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 人生当适意何良苦:对人生的思考,追求适意生活的艰难。
- 簿领公堂:指文书工作,暗含对官场的无奈。
- 风沙长路:形容人生的艰辛与曲折。
- 赢得佳人怨迟暮:感慨因时间带来的失落。
- 沙头酒尽:离别之际饮酒的伤感。
- 犹惜玉鞭轻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一声声不断歌金缕:表现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缅怀。
-
修辞手法:
- 比喻:海棠红雨比喻花瓣的飘落,象征青春与美好事物的凋零。
- 对仗:如“簿领公堂,风沙长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友人的惜别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出对适意生活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浓绿:象征春天、生机与希望。
- 海棠:象征美好与青春。
- 酒:象征友谊、欢聚与离别的伤感。
- 玉鞭:象征轻盈与珍贵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浓绿涨千林”表示什么?
A. 夏天的炎热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落叶 -
“人生当适意何良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看法?
A. 对生活的安逸
B. 对人生苦闷的思考
C. 对人生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沙头酒尽”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伤感
C. 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恽的《感皇恩》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伤感,但王恽更侧重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展现出豪放洒脱的个性。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对元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系统介绍。
- 《唐诗三百首》:对唐诗的经典解读,可以与元代诗作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