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看山》
时间: 2025-01-11 09:54: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看山
作者: 曹学闵 〔清代〕
下直常扃关,轩窗四绕山。
时时看青翠,长此对孱颜。
山色朝朝见,未睹真山面。
一朝风雨来,气象千万变。
变态竟若何,缕缕起微波。
须臾潮汐涌,又或露青螺。
露处忽已没,有无皆恍惚。
迷离山叠山,云与山俱活,
却就连天浪,摹拟山形状。
清风飒尔吹,依旧山容放。
瞥见叹观止,徐徐思至理。
君子蕴经纶,不测总如此。
当其无事日,岂有异人术。
遇合会风云,虎变应彷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雨中看山的情景。诗人常常关上门窗,独自一人望着四周的山。时常看到那青翠的山色,却难以与自己苍白的面容对照。每天都能见到山的色彩,却从未见过真实的山的面貌。只在某一天风雨来袭时,万千气象随之变化。山的形态在风雨中变幻莫测,波浪轻轻荡起,潮汐涌动,或许露出微小的青螺。雨水使得景象朦胧,有无之间恍若无物。迷离的山像叠在一起,云和山都灵动起来,甚至连天上的波浪也似乎在模仿山的形状。清风轻轻吹拂,山的容颜依旧如故。偶尔一瞥,赞叹不已,慢慢思索其中道理。君子蕴藏着深厚的学识,面对不可测的风云,内心自有应对之法。当日子平静时,难道有异人的技巧吗?风云际会之时,变化如虎,令人难以捉摸。
注释:
- 常扃关:常常关上门。
- 轩窗:窗户。
- 孱颜:苍白的面容。
- 变态:变化。
- 缕缕:细细的。
- 青螺:一种海螺,形状像青色的蜗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学闵,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中创作的,诗人借助雨中的景象,反思人生的变化与无常,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雨中看山》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风雨带来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诗中,雨水的到来使得山的形状、色彩发生了千变万化,暗喻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诗人通过对山的描绘,反映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时而恍惚,时而清晰,仿佛在与自然对话。这种感情的递进,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诗的语句流畅,意象丰富,特别是在描写雨中山色变化的部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思考。风雨与山的互动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无常”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层层递进,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变化的美感与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下直常扃关,轩窗四绕山。
诗人常常关上门,透过窗户看四周的山。 -
时时看青翠,长此对孱颜。
他时常看到山的青翠,与自己苍白的脸庞形成对比。 -
山色朝朝见,未睹真山面。
每天都能看到山色,却从未见过真实的山的面貌。 -
一朝风雨来,气象千万变。
一旦风雨来临,万千气象随之变化。 -
变态竟若何,缕缕起微波。
变化究竟如何,微波轻轻荡起。 -
须臾潮汐涌,又或露青螺。
瞬间潮水涌动,或许露出青色的海螺。 -
露处忽已没,有无皆恍惚。
雨水使得景象朦胧,有无之间恍若无物。 -
迷离山叠山,云与山俱活。
迷离的山层叠,云与山都仿佛在活动。 -
却就连天浪,摹拟山形状。
甚至连天上的波浪也在模仿山的形状。 -
清风飒尔吹,依旧山容放。
清风轻轻吹拂,山的容颜依旧如故。 -
瞥见叹观止,徐徐思至理。
偶尔一瞥,赞叹不已,慢慢思索其中道理。 -
君子蕴经纶,不测总如此。
君子蕴藏着深厚的学识,面对不可测的风云,内心自有应对之法。 -
当其无事日,岂有异人术。
当日子平静时,难道有异人的技巧吗? -
遇合会风云,虎变应彷佛。
风云际会之时,变化如虎,令人难以捉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传达深邃的思想。
- 拟人:山与云的“活”,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雨中山的描绘,探讨了自然的变幻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坚定与永恒。
- 雨:代表着变化与无常。
- 青翠: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风:代表着变化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常扃关”,指的是:
A. 常常开门
B. 常常关门
C. 常常走动
D. 常常看山 -
“云与山俱活”中的“俱活”意指:
A. 云和山都死去
B. 云和山都在动
C. 云和山都静止
D. 云和山都枯萎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在《望岳》中描绘了高山的壮丽,而曹学闵则在《雨中看山》中强调了自然的变化与无常,两者在意象上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