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来林下养闲躯,
茅屋清虚蚊蚋无。
一径松虱何处起,
入松穿竹两三株。
白话文翻译:
老了以后,我在树林下养着悠闲的身体,
茅草屋里清静虚无,没有蚊虫叮咬。
这小径旁的松树虫害从何而来?
穿越松林和竹林,只有两三株。
注释:
- 老来:年纪大了,指老年时期。
- 林下:树林的阴凉处,通常指安静、自然的环境。
- 闲躯:悠闲的身体,形容身心放松。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简单朴素。
- 清虚:清静而空虚,形容环境宁静。
- 蚊蚋:蚊子和小虫。
- 松虱:松树上的害虫,常与松树相关。
- 穿竹:指穿行于竹林之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林下养闲躯”表现了隐居的生活态度,与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隐逸生活相契合。隐士的生活常常被赋予高洁、隐逸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净端,宋代高僧,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隐居后对自然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珍惜与享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浮华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题归云庵壁》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在繁华喧嚣的社会中,诗人选择在林下安静地度过晚年,营造出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他在诗中提到的“茅屋清虚”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简约追求,更是心灵的归宿。在这个清幽的环境中,诗人不仅享受着自然的宁静,还反思着生命的意义。诗的最后两句则表现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既有细腻的描写,也展现了对周围环境的敏感与思考。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来林下养闲躯”:诗人已步入老年,选择在树林下过悠闲的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 “茅屋清虚蚊蚋无”:茅草屋内清静无物,显示出一种简朴的生活状态,强调内心的宁静。
- “一径松虱何处起”:通过对松树虫害的询问,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 “入松穿竹两三株”:描绘了诗人漫步于松竹之间的情景,体现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老来”与“闲躯”,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
- 描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隐居生活的景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喜爱,反映了对简单、清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林:象征自然与宁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 茅屋: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物质享受的淡泊。
- 松竹:象征坚韧与高洁,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选择在何处隐居?
- A. 山顶
- B. 江边
- C. 林下
- D. 城市
-
诗中提到的虫子是?
- A. 蚊子
- B. 蟋蟀
- C. 松虱
- D. 蝴蝶
-
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态度是?
- A. 追求奢华
- B. 淡泊简朴
- C. 忽视生活
- D. 追求名利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隐逸和自然的美,二者都强调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注重山水的景致,而释净端则更关心个人的内心体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隐逸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