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龟峰用杜工部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20:59:59

浮屠江面郁崔嵬,九日年年陟此台。

宦思更于秋后减,病怀偏向酒中开。

卷舒云岫无心出,断续蝉声随意来。

蹈碎薜萝方丈外,啸歌莫讶鬓毛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屠江面郁崔嵬,
九日年年陟此台。
宦思更于秋后减,
病怀偏向酒中开。
卷舒云岫无心出,
断续蝉声随意来。
蹈碎薜萝方丈外,
啸歌莫讶鬓毛催。

白话文翻译:

江面上高耸的浮屠,苍翠而壮丽。
重阳节每年我都登上这个台。
身为官员的思虑在秋天时更显减少,
因为病痛的心情更容易在酒中发泄。
云雾在山岫间悠然自出,
断断续续的蝉声随意而来。
我在方丈外踩着碎碎的薜萝,
高歌吟唱,莫要惊讶我鬓角的白发催生。

注释:

  • 浮屠:指高耸的塔或佛塔,这里暗指山上的建筑。
  • 崔嵬:形容高耸入云的样子。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宦思:指官场的思虑和烦恼。
  • 病怀:指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的忧愁。
  • 卷舒:指云的变化,卷起或舒展。
  • 蝉声:指蝉鸣声,象征秋天的到来。
  • 薜萝:一种植物,常生长于山野,象征自然的幽雅。

典故解析:

“九日”是重阳节的别称,古时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寓意着长寿与健康。诗中提到“宦思”,反映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在古代,重阳节还有喝菊花酒、赏菊花的习俗,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延大,明代诗人,字子明,号山樵,晚号雪庐,是一位颇具文才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可能是在作者登高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官场和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首联“浮屠江面郁崔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反映出宦海浮沉的无奈与秋后思虑的减轻,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这里的“病怀”一词,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酒成为了他抒发情感的出口,传达出对生活的无奈与释然。

后四句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云的卷舒和蝉声的随意,反映出诗人在此时此刻的闲适与恬淡。最后一句“啸歌莫讶鬓毛催”则是对自身老去的感慨,尽管岁月已逝,依然要高歌生活,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浮屠江面郁崔嵬”描绘了高耸的浮屠在江面上的雄伟景象。
    • “九日年年陟此台”表明作者每年重阳节都会来此登高。
    • “宦思更于秋后减”表达了对官场思虑的逐渐消减。
    • “病怀偏向酒中开”则显现出诗人借酒消愁的情感。
    • “卷舒云岫无心出”描绘了云层的变化,象征了心境的随意。
    • “断续蝉声随意来”表现出秋日的悠闲。
    • “蹈碎薜萝方丈外”则是描绘了自然的幽雅。
    • “啸歌莫讶鬓毛催”传达了诗人对老去的感触与昂扬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淡泊。
    • 拟人:云的卷舒、蝉声的随意,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音韵和谐,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思索与对生命的感悟,抒发了在重阳节登高时的闲适与淡泊,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浮屠”:象征高远与超脱,反映诗人心境。
  • “江面”:代表流动的时光与人生。
  • “蝉声”:象征秋天的到来,寓意人生的无常。
  • “薜萝”:自然的代表,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2. “宦思”是指什么?

    • A) 官场的思虑
    • B) 个人的烦恼
    • C) 对生活的感慨
    • D) 对自然的热爱
  3. 诗中提到的“病怀”是指?

    • A) 身体不适
    • B) 心情忧愁
    • C) 对生活的失望
    • D) 对官场的厌倦

答案:

  1. B) 重阳节
  2. A) 官场的思虑
  3. B) 心情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而李延大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 杜甫的《望岳》则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李延大的淡泊心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通过上述解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九日登龟峰用杜工部韵二首 其二》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