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时间: 2025-01-11 20:56:11

涧落峰寒似住时,重阳面目许谁知。

摇摇枫叶未全赤,草草菊花成后期。

酒量稍增愁渴肺,诗材顿减费衰髭。

一年节物财如此,太息空形老大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涧落峰寒似住时,重阳面目许谁知。
摇摇枫叶未全赤,草草菊花成后期。
酒量稍增愁渴肺,诗材顿减费衰髭。
一年节物财如此,太息空形老大悲。

白话文翻译:

山涧的水流落下,峰顶显得寒冷,仿佛时间停滞了。重阳节的到来,谁能知道它的真正面貌呢?摇曳的枫叶还未完全变红,菊花已经到了后期。虽然酒量有所增加,却愁苦得让我喘不过气,写诗的才思却减弱得让我白白耗费心血。年年的节庆物事都是这样,让人无奈地感叹,空自苍老,内心充满悲伤。

注释:

  • :山间的小河流。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一个传统节日。
  • 摇摇:形容枫叶轻轻摆动的样子。
  • 草草:形容草率、匆忙。
  • 愁渴肺:形容心中愁苦,呼吸都感到困难。
  • 衰髭:指因年老而衰退的胡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感受,风格清新,内涵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前后,正值时节更替、岁月流逝之际,诗人借节日之景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是赵蕃在重阳节时写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岁月无常的感慨。首句“涧落峰寒似住时”,描绘了寒冷的山峰与流淌的溪水,渲染了时节的凉意与孤寂。第二句提到重阳节,暗示节日的意义与情感,然而“许谁知”则流露出一种对节日真谛的困惑。

接下来的两句“摇摇枫叶未全赤,草草菊花成后期”,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枫叶尚未完全变红,而菊花已近凋谢,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变化。诗人用这两种植物的生长状态,暗示着人的生命与时光的无情。

“酒量稍增愁渴肺,诗材顿减费衰髭”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可以饮酒消愁,但愁苦却依然压得人喘不过气,写作的灵感与才思却在衰退,这种无奈的心情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最后一句“一年节物财如此,太息空形老大悲”道出了岁月的无情,作者在感慨节物变迁的同时,也感叹自身的苍老与无奈,令人心生共鸣。整首诗情感深邃,字句之间流露出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思考与感慨,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生的哲学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涧落峰寒似住时:描绘了山涧水流与寒冷的山峰,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冷的氛围,暗示时间仿佛在此静止。
  2. 重阳面目许谁知: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诗人对节日的真正意义感到困惑,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3. 摇摇枫叶未全赤:枫叶尚未完全变红,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延续。
  4. 草草菊花成后期:菊花已接近凋谢,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5. 酒量稍增愁渴肺:虽然饮酒可以暂时忘忧,但内心的愁苦却更加明显。
  6. 诗材顿减费衰髭:感慨诗人的才思减退,而年华渐老,愈发感到无奈。
  7. 一年节物财如此:年年节日物事皆如此,反映了对岁月的感叹。
  8. 太息空形老大悲:表达了对自身老去的无奈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状态相联系,深化情感。
  • 对仗:如“酒量稍增愁渴肺,诗材顿减费衰髭”,“增”与“减”、“愁”与“费”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主题展开,表达了作者对节日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情感基调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又有对生命短暂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流动与时间。
  • :象征静谧与寒冷。
  • 枫叶:象征秋天与生命的变化。
  • 菊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象征逃避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重阳节
    • D. 春节
  2. “摇摇枫叶未全赤”中的“摇摇”是指什么?

    • A. 风吹
    • B. 人走
    • C. 叶落
    • D. 鸟飞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赞美自然
    • B. 感叹时光流逝
    • C. 描述节日气氛
    • D. 表达个人情感

答案:

  1. C. 重阳节
  2. A. 风吹
  3. B. 感叹时光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九日》与《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九日》更侧重于节日的孤独与无奈,而《月夜忆舍弟》则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