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年佳约负东篱,
凤井丹犀彷佛知。
便使山灵先勒驾,
明朝更拟北山移。
白话文翻译:
去年与友人在东篱下相约,
似乎连凤井和丹犀都知道。
因此就让山中的灵气先行驾驭,
明天准备再次迁往北山。
注释:
- 佳约:美好的约定。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古时常用来指代田园或隐居的地方。
- 凤井:传说中的灵泉,象征着美好与灵气。
- 丹犀: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
- 山灵:指山中的神灵或灵气。
- 勒驾:驾驭、驱策。
- 北山:指北面的山,可能是作者所向往的地方。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凤井”和“丹犀”都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常用以象征美好、灵气与吉祥。东篱隐喻田园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回归。诗中所提及的“山灵”则暗示自然的神秘与人类的渺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居简,宋代僧人,诗风清新,作品多描写自然与田园生活,常用简练优美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约定游山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谊的珍惜,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九日还山中》是一首描写自然与友谊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诗的开头以“去年佳约”引入,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气氛,表达了对往日友谊的珍视。接着提到“凤井丹犀”,不仅渲染了自然的灵气,更增添了诗意的神秘色彩。
“便使山灵先勒驾”一句,生动地描绘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仿佛自然的灵气早已感知了人的情感,这种交融使得诗歌富有生命力。而最后一句“明朝更拟北山移”则是对未来的展望,意味着诗人仍将继续追寻自然的灵感与友谊的温暖,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友谊的珍惜,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积极的生活理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佳约负东篱:去年与友人在东篱下有个美好的约定,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共有的美好回忆。
- 凤井丹犀彷佛知:凤井和丹犀似乎都感知到这个约定,增强了自然的灵性与诗人的情感连接。
- 便使山灵先勒驾:因此就让山中的灵气先行,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明朝更拟北山移:明天计划再去北山,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强了诗的灵性与情感。
- 拟人:凤井和丹犀被描绘成有感知的存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东篱:田园的象征,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凤井:象征灵气与美好,体现了自然的神秘。
- 丹犀:代表吉祥与美好,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山灵:象征自然的灵性,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篱”指代什么?
A. 山脉
B. 河流
C. 田园 -
“凤井”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灵气和美好
C. 忧伤 -
诗人在明天计划去哪里?
A. 西山
B. 南山
C. 北山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表达出对宁静的向往,与释居简的诗在情感上有共鸣,但王维更强调孤独与自省,释居简则更加侧重于人与朋友的互动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