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涧水粼粼白石间。终难去,沧海作波澜。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天气,山涧的水在白色的石头间闪烁着波光。无论如何都难以逃离那滔滔的海浪。
注释:
- 寒:指天气寒冷,营造出一种冷峻的氛围。
- 涧水:指山间的小河流,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
- 粼粼:形容水波闪烁的样子,给人以清澈明亮的感觉。
- 白石:象征着自然景色中的纯净和坚硬。
- 终难去:意为最终难以摆脱或逃避。
- 沧海作波澜:比喻大海的波涛汹涌,意象较为宏大,暗含着深邃的情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沧海”常用于形容大海的广阔和波澜壮阔,历史上许多文人都以此作为写景或抒情的比喻,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贞吉(约1640-约1707),清代诗人,字淑贞,号云梦,浙江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工于描写山水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苍梧谣》系列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悟,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奈的感慨。曹贞吉生活在清代初期,社会动荡与变迁对其诗歌创作有深刻影响。
诗歌鉴赏:
《苍梧谣 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寒冷的环境和山涧的水,给人以清新而又略显孤寂的感受。诗中“寒”字开篇,直接营造出一种凛冽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山间的寒风刺骨。而“涧水粼粼白石间”则展现出自然的美,水光闪烁与白石交相辉映,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对美景的赞美上,随即引入“终难去,沧海作波澜”,暗示着人对大自然的无奈与人生的困境。这一转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欢快转向沉思,仿佛在告诫人们,无论身处何地,总有无法逃避的命运和波澜起伏的人生。
整首诗以简单的意象和情感交织,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哲理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直接描绘了环境的寒冷,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
- 涧水粼粼白石间:通过“涧水”和“白石”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冷峻。
- 终难去:暗含对命运的无奈,表达了人们对人生际遇的感叹。
- 沧海作波澜:大海的浩瀚与波澜象征着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沧海”比作人生的波澜,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情感。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水波的“粼粼”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象征着孤独与冷峻的环境。
- 涧水: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变迁。
- 白石:象征着坚硬与永恒的自然存在。
- 沧海:象征着人生的波澜与不可预知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字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温暖
- B. 寒冷
- C. 舒适
-
“涧水粼粼”中的“粼粼”意指什么?
- A. 浑浊
- B. 闪烁
- C. 静止
-
诗中提到的“沧海作波澜”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平静
- B. 人生的复杂与变迁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的山水诗,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人生的哲理。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比较《苍梧谣》与《山中杂诗》,两者均以自然为主题,但《苍梧谣》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山中杂诗》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