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幡竿岭带鹧鸪山,
雪後霜前紫翠间。
自掇胡床移好处,
莫教漏眼一烟鬟。
白话文翻译:
在幡竿岭与鹧鸪山之间,雪后霜前,紫色和翠色的山间景色交织着。自己搬来胡床,找个好地方坐下,别让眼前的美景被烟雾所遮挡。
注释:
- 幡竿岭:指的是有幡竿的山岭,可能是指某座具体的山。
- 鹧鸪山:指山名,可能因鹧鸪栖息而得名。
- 自掇胡床:自搬胡床,胡床是指一种坐具。
- 漏眼:漏眼,意指遮挡视线。
- 烟鬟:指烟雾缭绕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质朴真切的风格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民生百态,被称为“诗中有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描写了作者在雪后霜前的山间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幡竿岭和鹧鸪山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静谧。开头两句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雪后霜前的山景,紫色与翠色的对比,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受,展现出了一种清明的自然之美。接下来的两句则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搬来胡床,找个好地方坐下,反映出他对宁静环境的珍惜与向往。同时,“莫教漏眼一烟鬟”表达了他希望不被烟雾遮挡视线,让美景尽收眼底的愿望。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令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幡竿岭带鹧鸪山:描绘了两座山的地理位置,构成了诗的背景。
- 雪後霜前紫翠间:描述了特定的时节,雪后霜前的美丽景象,色彩鲜明。
- 自掇胡床移好处:表现了作者的自得,选择一个理想的位置来欣赏景色。
- 莫教漏眼一烟鬟: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渴望,不希望被烟雾所遮挡。
修辞手法:
- 对比:紫色与翠色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的丰富色彩。
- 拟人:用“莫教漏眼”赋予了自然以感情,表达诗人的焦虑与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山水,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幡竿:象征着美好和希望的标志。
- 鹧鸪:代表着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 胡床:象征着闲适的生活态度。
- 烟鬟:暗示着美好与朦胧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幡竿岭与鹧鸪山之间的景色主要表现了什么? A. 雪后霜前的美丽
B. 烟雾缭绕的景象
C. 山水的宁静
D. 以上皆是 -
诗中“自掇胡床”意味着什么? A. 自己搬来座位
B. 找个好地方坐下
C. 享受自然
D. 以上皆是
答案: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作。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这首诗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白更注重豪放与洒脱,而杨万里则展现出细腻与静谧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