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雁双仍急,寒鸦只已多。
绝怜晴色好,无奈暮寒何。
眼病书休读,心劳句尚哦。
老生穷事业,此外岂无他。
白话文翻译:
一对大雁飞过,急匆匆地往北去,寒鸦在空中却越来越多。
再美的晴朗天气也让我心生怜惜,但无奈傍晚的寒意依旧。
眼睛不好不能读书,心里劳累却还是在吟诵句子。
我这把年纪,事业已经穷尽,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追求?
注释:
字词注释:
- 过雁:飞过的大雁,象征着时光流逝。
- 寒鸦:寒冷的乌鸦,象征着秋冬的来临。
- 绝怜:极为怜惜,形容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暮寒:傍晚的寒冷,暗示着凋零和无奈。
- 眼病:眼睛有病,无法阅读,表达身体的虚弱。
- 心劳:心中疲惫,感叹内心的困扰。
- 老生:年长的学者,自嘲失去理想。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人生和季节变化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其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创作背景: 《暮寒》创作于宋代,正值杨万里年老之际,面对岁月的流逝与现实的无奈,他以此诗抒发对寒冷季节以及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示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暮寒》是杨万里以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物的一篇佳作。全诗通过描绘寒鸦和大雁,展现了逐渐凋零的秋冬季节,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开篇的“过雁双仍急”让人联想到时间的匆匆,随之而来的“寒鸦只已多”则进一步深化了季节的寒冷和生命的孤独。接下来的“绝怜晴色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惜别之情,然而“无奈暮寒何”则显示了他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眼病书休读”自嘲,表现出身体的虚弱与心灵的疲惫,显现了他对理想与事业的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此外岂无他”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求索,虽然已经年老,但内心依然追求着更高的理想与目标。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雁双仍急:一对大雁飞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急促。
- 寒鸦只已多:寒鸦在空中飞舞,暗示着季节的寒冷和孤独的氛围。
- 绝怜晴色好:诗人对晴朗天气的怜惜,反映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无奈暮寒何:尽管天气晴好,但寒意依旧,表现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 眼病书休读:因眼疾不能读书,自嘲身体的虚弱。
- 心劳句尚哦:心中依然有对诗句的吟诵,显示出内心的执着。
- 老生穷事业:自嘲年纪大,事业已经到头,感叹人生的无常。
- 此外岂无他:尽管事业穷尽,难道就没有其他追求吗?留有余地,引人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过雁”和“寒鸦”比喻时间和季节的变迁。
- 对仗:诗句中有一定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寒鸦的描绘使其具有人情味,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理想与事业的无奈。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反思自身,体现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过雁:象征离别和时间的流逝。
- 寒鸦:象征孤独与萧瑟的季节。
- 晴色:象征美好与希望。
- 暮寒:象征生活的无奈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暮寒》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寒鸦”主要象征: A. 春天的来临
B. 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C. 生机与希望 -
诗的最后一句“此外岂无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B. 对当下的满足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暮寒》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感慨,但杨万里更强调对现实的无奈,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宁静和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体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杨万里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