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月山》

时间: 2025-01-27 03:30:29

昔人只解笑移山,未信移山不作难。

一昨月山三里外,先生掇取近栏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人只解笑移山,未信移山不作难。一昨月山三里外,先生掇取近栏干。

白话文翻译:

古人只知道用笑声来移山,未曾想过移山其实并不困难。前几天,月山在三里之外,先生却轻松地从近处的栏杆上采摘了月山的美景。

注释:

  • 昔人:古代的人;指古人。
  • 只解:只懂得;只会。
  • 笑移山:比喻以笑声和轻松的态度来面对困难;源自“愚公移山”的故事。
  • 未信:不相信。
  • 作难:制造困难;造成麻烦。
  • 一昨:前几天。
  • 月山:指山的美景,可能暗指月光照耀下的山。
  • 掇取:采摘;采集。
  • 近栏干:指靠近栏杆的地方。

典故解析:

“移山”典故源于《列子·汤问》,讲述了愚公以坚持不懈的精神移走大山的故事,象征着毅力和坚持。诗中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困难的看法,强调了人们往往低估了自身的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杨万里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和人情,追求真诚和质朴。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杨万里晚年,时值南宋政局动荡,社会生活艰难。诗人以“月山”作为象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移山”这一古老的典故为引子,开篇便道出古人对于困难的轻松态度,通过对月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洒脱与不羁。诗中“只解笑移山,未信移山不作难”一句,表面上看似轻松,实际上蕴含着对生活难题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人用“月山”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美景,仿佛在告诉读者,面对困难时,轻松的态度与积极的努力同样重要。诗的最后一句“先生掇取近栏干”,不仅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也隐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优美,既有对古人智慧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人只解笑移山:古人只会用笑声面对困难,似乎不把困难放在心上。
  • 未信移山不作难:他们并不相信移山实际上没有那么难。
  • 一昨月山三里外:前几天,月山在三里之外显得遥远。
  • 先生掇取近栏干:而先生却能在身边的栏杆上轻松采摘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笑移山”隐喻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朗读时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和生活积极态度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古人智慧的理解与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山:象征着美好与理想,代表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栏干:象征着人们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昔人只解笑移山”中的“昔人”指的是谁?

    • A. 现代人
    • B. 古代人
    • C. 儿童
    • D. 诗人自己
  2. 诗中“月山”主要象征什么?

    • A. 难以到达的目标
    • B. 美好与理想
    • C. 现实的困境
    • D. 诗人的忧愁
  3. 诗人通过“掇取近栏干”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自然的美好
    • C. 轻松面对困难
    • D. 对古人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望岳》: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强调高远与壮丽。
  •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送别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期待,主题更偏重于人际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通论》
  • 杨万里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