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小庄与同人小集》
时间: 2025-04-28 23:00: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万小庄与同人小集
作者: 许兆椿 〔清代〕
塞上云多易作秋,垂杨何处起边愁。
群山碧重烟初合,魄月明生火已流。
小立森寒添半臂,大言论事愧长头。
无端搔首惊清听,不断飞鸿叫远洲。
白话文翻译:
在边塞的天空中,云层多,容易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垂柳在何处引起我心中的愁苦呢?群山的碧色和初起的烟雾交融在一起,明亮的月光下,火焰已经流动。小小的站立在寒冷中,添上了半臂的寒意,谈论大事时却感到惭愧。无缘无故地搔首弄姿,惊动了这清静的听觉,飞翔的鸿雁不断在远方鸣叫。
注释:
- 塞上:指边塞地区,通常是指北方的边疆。
- 云多:云层丰富,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
- 垂杨:垂柳,象征着柔情和思念。
- 群山碧重:山色深邃,给人一种沉静的感觉。
- 魄月明:明亮的月光,给夜空带来清晰的影像。
- 添半臂:指寒冷的感觉加重了身体的寒意。
- 搔首惊清听:抚首叹息,打破了清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兆椿,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甚详尽,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边塞,反映了诗人在边疆的生活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思索,以及对故乡和人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过万小庄与同人小集》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开头两句通过云的变化引入秋天的氛围,给人一种哀愁的感觉,垂柳则成为了思念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在边塞的孤独。接下来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群山与烟雾交织,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魄月明生火的意象则寓意着诗人对温暖与归属的渴望。后面的两句中,诗人自我反思,谈论大事感到惭愧,显示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最后一句通过飞鸿的鸣叫,带出一种远离的孤独感,展现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塞上云多易作秋:边塞的云层多,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暗示着时光流逝。
- 垂杨何处起边愁:垂柳在何处引起了我对边疆的愁苦,表现了思乡之情。
- 群山碧重烟初合:群山的碧色和初起的烟雾交融在一起,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魄月明生火已流:明亮的月光下,火焰已然流动,寓意着温暖与孤独的交织。
- 小立森寒添半臂:小小的站立在寒冷中,感受到寒意的加重,表现出边塞的环境。
- 大言论事愧长头:谈论大事时感到惭愧,反映出诗人对时代的思考与自我反省。
- 无端搔首惊清听:无缘无故地搔首弄姿,打破了清静的环境,表现出内心的烦躁。
- 不断飞鸿叫远洲:飞翔的鸿雁在远方鸣叫,象征着对自由与远方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多易作秋”,用云层的变化比喻季节的流转。
- 拟人:如“搔首惊清听”,赋予动作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群山碧重烟初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孤独与渴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变化和愁苦。
- 垂杨:象征思念与柔情。
- 群山:象征自然的雄伟与沉静。
- 魄月:象征明亮与温暖。
- 飞鸿:象征自由与远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塞上云多易作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愁苦
- C. 自由
- D. 宁静
-
“无端搔首惊清听”中的“搔首”意指什么?
- A. 思考
- B. 叹息
- C. 惊慌
- D. 无聊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比较许兆椿的边塞情感与王之涣的豪迈,前者更显孤独思乡,后者则充满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