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赋冬青花四首》

时间: 2025-04-28 04:42:49

杂树花香少似君,雨余风晓或斜曛。

行人不著清新句,亦合移时驻屐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湖赋冬青花四首
作者: 张镃 〔宋代〕

杂树花香少似君,
雨余风晓或斜曛。
行人不著清新句,
亦合移时驻屐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日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中描绘了杂树的花香相比于君子似乎少了一些,细雨过后,清晨的微风轻拂,或许还有些朦胧的阳光透出。行人未能写出清新的诗句,或许正好停下脚步,静静地享受这时光的美好。

注释

  • 杂树:即多种树木,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树木。
  • 花香:指花的香气,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
  • 似君:这里的“君”可以理解为雅士或高人,表明花香与君子的品位相较。
  • 雨余:雨过之后,空气清新,环境怡人。
  • 斜曛:斜阳,表示光线的柔和和温暖。
  • 行人:路过的人,暗示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不著:未能写出,表达了对创作的感慨。
  • 移时驻屐:停下脚步,停留在此时此地,享受眼前的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宗弼,号天池,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生活细节,深受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春日时节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南湖赋冬青花四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好景象,诗中通过“杂树花香”与“似君”的比较,传达出一种对高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诗人用“雨余风晓”来描绘春晨的清新气息,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行人未能写出动人的诗句,反而是停下脚步,细细品味这一刻的美好,这种意境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感慨,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活节奏的思考。诗中蕴含的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杂树花香少似君:杂树的花香似乎不及君子的气质,隐喻自然与人文的对比。
  • 雨余风晓或斜曛:雨后清晨,微风轻拂,阳光透出,描绘出一种清新而温暖的环境。
  • 行人不著清新句:路过的人没有写出动人的诗句,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感慨。
  • 亦合移时驻屐闻:停下脚步,欣赏眼前的美景,强调享受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香与君子的气质进行比较,增强了诗句的意境。
  • 拟人:通过“行人不著”表达了对人类情感的关注。
  • 对仗: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节奏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杂树:象征着自然的多样性与生命的活力。
  • 花香:代表春天的气息,富有生命力。
  • 雨余:暗示着雨后的清新,象征希望与生机。
  • 行人:代表人们在自然中的存在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杂树”指的是什么? A. 只有一种树
    B. 多种树木
    C. 只有花
    D. 只有草

  2. “行人不著清新句”中的“著”是什么意思? A. 穿上
    B. 写出
    C. 看到
    D. 触摸

  3.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内心感受,风格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