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立春》

时间: 2025-01-11 14:05:17

今岁春从底处回,非关缇室动葭灰。

幽人昨夜池塘梦,已见新春草际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岁春从底处回,非关缇室动葭灰。
幽人昨夜池塘梦,已见新春草际来。

白话文翻译:

今年的春天是从哪里回来的呢?这并不是因为缇室(指的是温暖的房间)里动了葭灰(指的是房间的烟雾)。
幽静的人昨晚在池塘里做了个梦,已经看见新春的嫩草从水边长出来了。

注释:

  • 缇室:指温暖的房间,通常用来形容舒适的居所。
  • 葭灰:葭是芦苇,灰指的是烟雾,结合起来表示一种幽静的环境。
  • 幽人:指的是心境清幽的人,常用来形容隐者或有雅趣的人。
  • 草际:指草的边缘,象征着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的典故,但“幽人”一词可以联想到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他们往往与世无争,追求内心的宁静。诗中提到的池塘和春草也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和抒发情感为主。擅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

创作背景: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春天的开始。诗作于立春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首句“今岁春从底处回”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春天的来临并非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自然界在悄然变化中显现出来的。接下来的“非关缇室动葭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然的回归,诗人不再局限于温暖的室内,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自然。这里的“缇室”与“葭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他既渴望温暖的环境,也向往自然的清新。

第三句“幽人昨夜池塘梦”则让人联想到梦境与现实的交错,幽人(即诗人)在池塘边做梦,梦中看到春草的景象,展现了他内心对春天的向往与期待。最后一句“已见新春草际来”则是对春天的直接描绘,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愉悦。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传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岁春从底处回:今年的春天从何处归来,表现了对春天来源的好奇与思索。
  2. 非关缇室动葭灰:强调春天的到来与室内的安逸无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关注。
  3. 幽人昨夜池塘梦:描绘一个隐者在夜晚的梦境,暗示着对自然的向往。
  4. 已见新春草际来:春草已然萌芽,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回归与梦境结合,暗示了春天的美好与梦幻。
  • 对仗:如“幽人”与“昨夜”,形成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意象:利用“池塘”、“草际”描绘出春天的自然景象,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它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更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复苏、希望重燃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来临。
  • 池塘:代表着静谧与自然的结合,是诗人内心的映射。
  • 草际:新生的草,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镃
    C. 杜甫
    D. 白居易

  2. “幽人昨夜池塘梦”中的“幽人”指的是? A. 寡言少语的人
    B. 隐士或心境清幽的人
    C. 寻常百姓
    D. 官员

  3. 诗中提到的“缇室”意指? A. 花园
    B. 温暖的房间
    C. 山洞
    D. 乡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比较张镃的《丁未立春》和杜甫的《春望》,前者侧重于个人对春天的感悟,后者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忧虑,两者在春天的主题上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