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外》

时间: 2025-01-26 23:37:46

椎秦博浪谓当车,消息传来事又虚。

肯把壮心酬一切,莫将词赋吊三闾。

怀中字减祢衡刺,袖里红啼贾谊书。

海上钓鳌应有饵,可愁为客食无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外
作者: 刘祖满

椎秦博浪谓当车,消息传来事又虚。
肯把壮心酬一切,莫将词赋吊三闾。
怀中字减祢衡刺,袖里红啼贾谊书。
海上钓鳌应有饵,可愁为客食无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前两句提到秦朝博浪之事,暗指历史上人们为车马奔波的辛苦,而后又听闻消息却是虚假的,说明世事难料。接着,诗人豪情壮志,想要报效一切,却不能只用诗词来怀念古人。怀念中提到祢衡刺曹的豪气与贾谊的悲愤,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自己无能为力的失落。最后提到海上钓鱼,暗指现实生活中的困境,虽有理想,却难以实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敲打,指代“攻击”或“打击”。
  • 博浪:指博浪沙,历史上著名的反秦起义。
  • 壮心:壮志,指诗人的理想与雄心。
  • 三闾:指三闾大夫屈原,诗人以此来表达对古代文人的敬仰。

典故解析

  • 秦博浪:指历史上反秦起义的事迹,象征了志士仁人的抗争精神。
  • 祢衡:东汉末年间的文学家,以其直言不讳而著称。
  • 贾谊:西汉时期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祖满,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中期,受当时社会动荡和文人环境影响,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个人理想的追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希望通过作品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以“椎秦博浪”引入,既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表明了诗人对历史抗争精神的同情与认同。接下来的“消息传来事又虚”,则体现了对现实的失望,表达出诗人对理想破灭的无奈。

中间两句则转向对古代文人的怀念,提到祢衡和贾谊,显示出诗人对那些有志之士的钦佩,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无能为力与对历史的惋惜。最后一句“海上钓鳌应有饵”,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再次突显,表达出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刘祖满作为诗人的深刻思考与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椎秦博浪谓当车”:提到历史上反秦的事件,暗示志士的斗争。
  2. “消息传来事又虚”: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暗示世事难料。
  3. “肯把壮心酬一切”:表达了诗人希望用自己的才华报效社会的决心。
  4. “莫将词赋吊三闾”:希望不只是沉浸在对古人的怀念中。
  5. “怀中字减祢衡刺”:表达对祢衡的尊敬与怀念。
  6. “袖里红啼贾谊书”:提到贾谊,表达对他忧国忧民情怀的认同。
  7. “海上钓鳌应有饵”:比喻希望能在现实中有所收获。
  8. “可愁为客食无鱼”:现实的困境与无奈。

修辞手法
该诗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海上钓鳌”与“食无鱼”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理想主义情怀与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博浪:象征着反抗精神与历史的冲突。
  2. 壮心: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3. 三闾:象征着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4. 海钓: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椎秦博浪”中的“博浪”指什么?
    A. 一种鱼
    B. 反秦起义
    C. 一种乐器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祢衡”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A. 西汉
    B. 东汉
    C. 唐代
    答案:B

  3. 诗人希望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对古人的敬仰?
    A. 词赋
    B. 书信
    C. 诗歌
    答案:A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刘祖满研究》
  • 《古典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能够全面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