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得二白雁,偶亡其一,感而歌之)》
时间: 2025-01-27 04:06:1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诉衷情(得二白雁,偶亡其一,感而歌之)
作者: 张鎡〔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筠笼白雁得时双。
一自戏回塘。
冰魂问归何处,
明月影中藏。
苹蓼岸,镇相将。
忍思量。
晓昏应是,
梦绕江湖,
怕见鸳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两只白雁在竹笼中嬉戏,得到了美好的时光。然而,一只白雁失踪了,留下另一只孤独地飞回了塘边。它的冰冷的灵魂在问自己归宿何方,而明月的影子则隐藏在水中。苹藻和蓼草的岸边,似乎预示着它们的相聚。诗人忍不住思量,晨昏交替之间,自己的梦境飘荡在江湖,害怕再见到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
- 筠笼:竹制的笼子,用于关鸟。
- 白雁:一种白色的野生大雁,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冰魂:指失去一只白雁后,另一只的孤独与悲凉,形容其灵魂犹如冰冷般无依无靠。
- 苹蓼:水边的植物,象征着江湖的自然景色。
- 鸳鸯:成双成对的鸟,象征着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鎡,字景纯,号白云,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流畅著称,擅长抒情,常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张鎡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鎡生活的一段时间,当时他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到两只白雁的嬉戏,因一只白雁的失踪而感到孤独和伤感。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和谐与失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诉衷情》以白雁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失去伙伴的惋惜以及对孤独的感慨。首句“筠笼白雁得时双”描绘了诗人眼前的美好画面,白雁在竹笼中嬉戏,象征着一段和谐的时光。然而,转折在于“一自戏回塘”,一只白雁的失踪使得这一美好瞬间变得令人心痛。“冰魂问归何处,明月影中藏”,这两句诗通过“冰魂”传达失去的痛苦,似乎在问自己归属何方,明月影中则隐喻着无法触及的美好和失落的情感。接下来的“苹蓼岸,镇相将”则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宁静,但诗人心中的苦闷依然无法摆脱。最后几句“晓昏应是,梦绕江湖,怕见鸳鸯”,展现了诗人深切的孤独感,梦中的江湖更是无尽的思念,害怕再见成双的鸳鸯,暗示着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白雁的失去,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失落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筠笼白雁得时双:描写了诗人见到的美好场景,两只白雁在竹笼中。
- 一自戏回塘:表现一只白雁的失踪,留下另一只孤独的回归。
- 冰魂问归何处:失去伴侣后,孤雁的灵魂感到困惑与孤独。
- 明月影中藏:意象中的明月,象征着无法触及的美好与思念。
- 苹蓼岸,镇相将:自然环境的宁静与诗人心中的相思形成对比。
- 忍思量:诗人忍不住思考自己的感受。
- 晓昏应是:日夜交替,反映诗人对于孤独的深思。
- 梦绕江湖,怕见鸳鸯:梦境中的江湖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失去的白雁比作孤独,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冰魂”赋予人的情感,使得孤独的表达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晓昏应是,梦绕江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失去的惋惜与孤独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失落时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雁: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着爱的伴侣。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无法触及的美好。
- 鸳鸯:象征爱情与和谐,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动物是什么?
- A. 白鹭
- B. 白雁
- C. 鳥
- D. 黄鹤
-
诗人在最后一行中提到的成双成对的鸟是什么?
- A. 麻雀
- B. 鸳鸯
- C. 仙鹤
- D. 鹦鹉
-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包括哪些?
- A. 山川
- B. 江湖
- C. 沙漠
- D. 森林
答案:
- B. 白雁
- B. 鸳鸯
- B. 江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表达对国家和爱情失去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张鎡的《诉衷情》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失去的感伤,但张鎡的作品更倾向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的直接思念和对过往的追忆。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