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东城登望作》

时间: 2025-01-22 19:13:47

吹角戍楼晚,微茫野色连。

煖风闻布谷,晴霭见龙泉。

百战山应烬,初耕绿已烟。

春心共时事,吟望转凄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吹角戍楼晚,微茫野色连。
煖风闻布谷,晴霭见龙泉。
百战山应烬,初耕绿已烟。
春心共时事,吟望转凄然。

白话文翻译:

在晚霞映照下,戍楼的号角声响起,远处的野色模糊而连绵。温暖的春风中可以听到布谷鸟的叫声,晴朗的天空中可以看到龙泉山的轮廓。经过百战的山岭似乎已成灰烬,初春的耕地上已经开始冒出新绿。此时春天的心情与时事交织,吟咏中不禁感到凄凉。

注释:

字词注释:

  • 吹角:指吹响号角,古时军营中常用的信号。
  • 戍楼:守卫边疆的楼台。
  • 微茫:模糊不清,视线远的地方。
  • 煖风:温暖的春风。
  • 布谷:指布谷鸟,其叫声常被认为是春天的象征。
  • 烬:指灰烬,暗指战争的残酷。
  • 初耕:指春天的第一次耕作。
  • 凄然:凄冷,感到悲凉。

典故解析:

  • 龙泉:古代名山,常作为诗词中描绘美景的意象。
  • 百战山:可能指战斗频繁的地方,暗示战争带来的苦难与破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庞俊,近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状的关注,擅长使用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无奈。

诗歌鉴赏:

《春日东城登望作》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戍楼上俯瞰远方的情景。开篇的“吹角戍楼晚”,将读者带入一个晚霞映照的宁静时刻,号角声响起,似乎在传达一种紧迫感。接着通过“微茫野色连”描绘了一幅模糊而连绵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煖风闻布谷,晴霭见龙泉”中的春风和布谷鸟的声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然而与之对比的是“百战山应烬”的沉痛,显现出战争带来的创伤与破坏。此处的对比极具冲击力,令人在感受春日气息的同时,心中却涌起战争的苦涩。

最后的“春心共时事,吟望转凄然”,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诗中既有对春天生机的赞美,又有对历史沉重的反思,情感复杂而深邃。这首诗在形式上如同古诗,情感上却透着近代人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吹角戍楼晚:晚上的戍楼上吹响了号角,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2. 微茫野色连:远处的野色模糊且连绵,表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3. 煖风闻布谷:温暖的春风中传来布谷鸟的叫声,暗示春天的到来。
  4. 晴霭见龙泉:晴朗的天空中可以看到龙泉,描绘出自然的清新。
  5. 百战山应烬:经过多次战斗的山岭已成灰烬,暗示战争的破坏。
  6. 初耕绿已烟:春天的初次耕作已开始,象征着新的希望。
  7. 春心共时事:春天的心情与当前的时事交织在一起。
  8. 吟望转凄然:吟咏的过程中情感渐渐变得凄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微茫野色连”和“晴霭见龙泉”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百战山应烬”,以山的灰烬象征战争带来的苦难。
  • 拟人:春心与时事的结合,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时事的感慨,表现了在美好自然中,内心却无法逃避历史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戍楼:象征守卫与守望,也隐喻对国家的关心。
  • 布谷鸟: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龙泉:古代名山,象征美好的自然与历史。
  • 灰烬:象征战争留下的创伤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吹角戍楼晚”表现了什么情景?
    A. 宁静的夜晚
    B. 紧张的战斗
    C. 春天的气息
    D. 诗人的思考

  2. “春心共时事”中的“春心”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界的变化
    B. 诗人的个人情感
    C. 战争的影响
    D. 社会的变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反映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情感同样复杂。

诗词对比:

  • 比较庞俊的《春日东城登望作》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后者则侧重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艺术》
  • 《近现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