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湘绮楼》集,和香宋先生》

时间: 2025-01-11 12:50:28

八代波澜阔,三巴疏凿长。

至今馀霸气,终自作残阳。

奇事归方朔,高名撼孝章。

芳华未应歇,湘水日凄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代波澜阔,三巴疏凿长。
至今馀霸气,终自作残阳。
奇事归方朔,高名撼孝章。
芳华未应歇,湘水日凄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的波澜壮阔和地理的壮丽景观,提到古代的三巴地区和湘水的凄凉。诗人感慨历史留下的霸气至今犹存,但又隐隐感到一切终将走向衰退。诗中提到的方朔和孝章,分别代表了奇事和高名,反映出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落寞。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

注释:

  • 八代:指的是历史上八个代际,通常用来形容历史悠久。
  • 波澜阔:形容历史的波动和广阔。
  • 三巴:古地名,今四川省一带。
  • 疏凿:指开凿的河道,形容地理工程的伟大。
  • 霸气:指的是一种傲然的气势。
  • 残阳:夕阳西下,象征衰败和结束。
  • 方朔: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代表奇特的事物。
  • 孝章:指的是孝道的美名。
  • 芳华:美好的青春年华。
  • 凄凉:形容环境的悲凉和萧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庞俊,近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融入历史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形成了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冲突在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诗人通过湘绮楼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当前时局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题《湘绮楼》集,和香宋先生》表达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开篇以“八代波澜阔”引入,展现了历史的宏伟和波动,紧接着提到“至今馀霸气”,似乎在说历史的辉煌仍然在,但“终自作残阳”则暗含对未来的无奈与惋惜。诗中提到的“奇事归方朔”和“高名撼孝章”,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溯,也是对当下名声与奇事的反思。

“芳华未应歇”一句,流露了诗人对青春、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湘水日凄凉”则让整首诗的情感向悲凉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湘水作为重要的地理意象,象征着诗人的思绪和情感的流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总体而言,整首诗在描绘历史的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当下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代波澜阔: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时间的积淀让人感到无比渺小。
  2. 三巴疏凿长:描绘了三巴地区的开凿与伟大,暗示了人类智慧的辉煌。
  3. 至今馀霸气:历史的气势至今依然存在,显示出对过去的敬仰。
  4. 终自作残阳:虽然气势依旧,但一切终将衰退,令人感到忧伤。
  5. 奇事归方朔:奇特的事物仍在流传,方朔是历史的一个象征。
  6. 高名撼孝章:高尚的名声如同孝道的美德,令人铭记。
  7. 芳华未应歇:青春美好的时光依然在,但却在流逝。
  8. 湘水日凄凉:湘水的景象愈发凄凉,映射出诗人的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波动比喻成“波澜”,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全诗运用对称的结构,使得诗句流畅而有节奏感。
  • 拟人:将湘水的凄凉赋予人性的情感,让自然与情感交融。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与惋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澜:象征历史的变化与动荡。
  • 霸气:代表历史的辉煌气势。
  • 残阳:象征衰退与失落。
  • 湘水:自然意象,体现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八代波澜阔”中的“波澜”指的是什么? A. 水波
    B. 历史的变化
    C. 心情的起伏
    D. 物体的波动

  2. "湘水日凄凉"中“凄凉”指的是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愤怒
    D. 恐惧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夜泊牛斗星》杜牧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二者都展现了历史的宏伟和个人的情感,但《湘绮楼》更注重对历史的反思与感慨,而《登鹳雀楼》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
  • 《庞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