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亭同陈益如顾嵎山作》

时间: 2025-01-11 14:49:28

孤峰天际插,一径路回环。

目已穷千里,身才到半山。

松风时谡谡,鹤梦自闲闲。

欲尽登临兴,藤萝手自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峰天际插,一径路回环。目已穷千里,身才到半山。松风时谡谡,鹤梦自闲闲。欲尽登临兴,藤萝手自攀。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山峰直插云天,蜿蜒的小路不断回旋。我目光所及,已望尽千里,然而我自己的身影才到达半山腰。松风时而轻声吹拂,仿佛在低语;梦中的仙鹤也显得悠闲自得。此时我心中登高的兴致愈发浓厚,便伸手去攀扶那藤萝。

注释:

  • 孤峰:独立而高耸的山峰。
  • 天际:天空的边际。
  • :小路。
  • :尽头、极限。
  •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
  • 谡谡:轻声细语。
  • 鹤梦:指梦中所见的仙鹤,象征悠闲自在。
  • 藤萝:一种攀缘植物,常用以装饰或作为支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渠,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其作品中常流淌着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登山游览之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宁静,以及对登高望远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半山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开篇的“孤峰天际插”引入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山的高耸与孤独。接着“径路回环”勾勒了山路的曲折,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坎坷与不易。

“目已穷千里,身才到半山”一句,展现了诗人的心境与现实的差距,尽管心向远方,身体却被局限于此,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随后“松风时谡谡,鹤梦自闲闲”转入一种宁静的氛围,松风的细语与鹤梦的悠闲,似乎在提醒诗人放下心中的负担,享受这片刻的安宁。

最后两句“欲尽登临兴,藤萝手自攀”则抒发了诗人对登高的渴望,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尽管道路坎坷,但诗人依然愿意努力攀登,追寻更远的风景与梦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峰天际插:描绘了高耸的孤峰,给人以震撼之感。
  2. 一径路回环:小路的蜿蜒曲折,暗示人生的复杂与变化。
  3. 目已穷千里:从视觉上表现出广阔的自然景观,心中的向往。
  4. 身才到半山:强调现实的局限。
  5. 松风时谡谡:松风轻拂,传递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6. 鹤梦自闲闲:梦中仙鹤,象征着自由自在的境界。
  7. 欲尽登临兴:表达了强烈的登高愿望。
  8. 藤萝手自攀: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努力向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风与鹤梦进行对比,象征着宁静与自由。
  • 拟人:松风“谡谡”,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韵味。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较为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生中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峰:象征孤独、坚韧。
  • 松风:象征自然的声音与宁静。
  • 鹤梦:象征自由与悠闲。
  • 藤萝:象征攀登的力量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2. “目已穷千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幸福
    C. 渴望
    D. 疲惫

  3. “松风时谡谡”中“谡谡”是什么意思? A. 大声
    B. 细语
    C. 安静
    D. 笑声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强调了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描写秋天的意境,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