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春廿日梦在金沙寺与刘珥江及三际禅侣清话觉后因记之并寄珥江》

时间: 2025-01-11 01:46:04

锦水白蘋渚,金沙青豆房。

名僧偕梵志,才子共刘郎。

觉路花非染,灵山草亦香。

碧云牵别梦,忽寤在江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水白蘋渚,金沙青豆房。
名僧偕梵志,才子共刘郎。
觉路花非染,灵山草亦香。
碧云牵别梦,忽寤在江阳。

白话文翻译:

在锦水旁的白蘋洲上,金沙寺的青豆房里,名僧与梵志一起,才子与刘郎共聚。觉悟的路上花儿不再染色,灵山的草木也散发着芬芳。碧云牵引着我离去的梦,突然在江阳醒来。

注释:

  • 锦水:指美丽的水,象征风景如画的河流。
  • 白蘋渚:白蘋是指水边的植物,渚指小洲,意为水边的小岛。
  • 金沙:指金沙寺,可能是一个著名的寺庙。
  • 名僧:著名的僧侣。
  • 梵志:佛教徒,修行者。
  • 刘郎:指刘珥江,诗中的朋友。
  • 觉路:指觉悟之路。
  • 灵山:佛教圣地,象征灵性的地方。

典故解析:

  • 觉悟:在佛教中,觉悟是指对真理的领悟,通常与修行相关。
  • 江阳:地名,可能是诗人所处的环境,寓意诗人从梦中醒来,回归现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振之,号惭庵,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风格独特,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在金沙寺的相聚时刻,表达了对友谊、佛教哲理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雅致生活与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诗人用“锦水”和“白蘋渚”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诗中提到的“名僧”与“梵志”,不仅仅是对宗教的向往,更是一种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在“觉路花非染,灵山草亦香”一句中,诗人将觉悟与自然结合,表达了在觉悟的过程中,内心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一句“碧云牵别梦,忽寤在江阳”则使得整首诗在梦与醒之间流转,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谊的珍惜。

整首诗不仅在意境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在情感上引发共鸣。诗人通过简单的自然景物,传达了对生命、友情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锦水白蘋渚:描写美丽的水面与白色的蘋草,营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2. 金沙青豆房:提到金沙寺的青豆房,暗示与友人聚会的场所。
  3. 名僧偕梵志:名僧与修行者共同出现在此,体现出佛教的氛围。
  4. 才子共刘郎:与才子刘珥江同聚,突出友情。
  5. 觉路花非染:在觉悟的路上,花草不再被染色,象征内心的纯净。
  6. 灵山草亦香:灵山的草木散发芬芳,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7. 碧云牵别梦:碧云引导梦的离去,寓意梦与现实的交织。
  8. 忽寤在江阳:突然在江阳醒来,象征从梦中回归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草与心境相联系,增强了意象的丰富性。
  • 对仗:例如“名僧偕梵志,才子共刘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与友情的交织,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及觉悟的追求,也反映出明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水:象征美丽与宁静。
  • 白蘋:象征纯洁。
  • 名僧、梵志:象征智慧与修行。
  • 觉路:象征觉悟与人生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杨慎
    • C. 李白
  2. “觉路花非染”中的“觉”指的是?

    • A. 睡觉
    • B. 觉悟
    • C. 觉醒
  3. 诗中提到的“金沙”指的是?

    • A. 一种金属
    • B. 金沙寺
    • C. 金沙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杨慎的《闰春廿日梦在金沙寺与刘珥江及三际禅侣清话觉后因记之并寄珥江》展现了对自然与友谊的思考,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题材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