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母瑶池图寿李右川母张太安人
—— 杨慎 〔明代〕
仙乡名永寿,仙李即蟠桃。
彩服晨趋数,瑶池夕晏高。
遐龄还再阅,恩诏见重褒。
笙鹤三天下,云中听响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为“永寿”的仙乡,这里盛产仙李和蟠桃。早晨穿着彩衣前来拜会,傍晚则在瑶池高处享受宁静的时光。长寿的年纪已经再一次被读到,受到恩泽的诏命更加显得尊贵。三天之内,笙乐和仙鹤的歌声在云中飘荡,令人心醉神迷。
注释:
- 仙乡: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常用来形容美好、安宁的环境。
- 永寿:长久的寿命,寓意长生不老之地。
- 仙李:传说中的仙果,象征着长寿与幸福。
- 蟠桃:蟠桃是传说中王母所种,象征着长寿。
- 彩服:指华丽的衣服,常用于形容仙女或神仙的服装。
- 瑶池:传说中的天堂,王母娘娘的居所。
- 遐龄:遥远的年纪,指长寿。
- 恩诏:帝王的恩典与诏书,表示尊贵与荣宠。
- 笙鹤:笙是一种乐器,鹤则象征长寿,二者结合意指美妙的音乐。
典故解析:
- 王母瑶池:王母娘娘是中国神话中的重要人物,负责管理天界的仙果和长寿,瑶池是她的居所,象征着仙境的美好与宁静。
- 蟠桃盛会:传说中王母每千年举办蟠桃盛会,品尝蟠桃能延年益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字彦周,号深甫,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及书法家。他在明末的政治动荡中,始终保持对文人的理想追求,作品风格多样,兼具古典与创新。
-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明代,受当时社会对长寿、吉祥的追求影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理想化的仙乡,表现出作者对长寿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以“仙乡名永寿”开篇,展现了一个理想的世界,给人以温暖与安宁。对蟠桃和仙李的提及,既是对神话传说的引用,也是对长寿和幸福的美好祝愿。诗人在描绘瑶池的宁静高雅时,赋予了仙境一种恬淡的美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遐龄还再阅”一句,表达了对长寿的渴望与追求,尤其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这种渴望显得尤为突出。而最后一句“云中听响璈”则将音乐与自然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脱于世俗之上的精神境界,令人向往。这首诗不仅富有美感和想象力,更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仙乡名永寿”:指向一个与长寿相关的理想仙境。
- “仙李即蟠桃”:通过仙李与蟠桃的比喻来强调长寿与吉祥的象征。
- “彩服晨趋数”:华丽的衣服在早晨时分的拜访,显示了对生命仪式的重视。
- “瑶池夕晏高”:黄昏时分在瑶池的宁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
- “遐龄还再阅”:强调长寿与生命的延续。
- “恩诏见重褒”:表达了受到尊宠的荣耀。
- “笙鹤三天下”:音乐与仙鹤的结合,暗示了和谐与美好。
- “云中听响璈”:在高空中聆听音乐的意境,进一步提升了诗的境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李、蟠桃比作长寿的象征。
- 对仗:如“彩服晨趋数,瑶池夕晏高”,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赋予自然界的元素(如云、乐声)以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长寿、宁静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合了对神话的引用与个人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 仙乡: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
- 蟠桃:长寿的象征,承载着美好的祝愿。
- 瑶池:代表着宁静与高雅的生活状态。
- 笙鹤:音乐与长寿的结合,象征着和谐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蟠桃”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长寿
- C. 美丽
- D. 权力
-
“瑶池”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战争
- B. 天堂
- C. 乡村
- D. 农田
-
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对什么的向往?
- A. 财富
- B. 权力
- C. 长寿与宁静
- D. 名声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
- 《庐山谣》李白
-
诗词对比:
- 《长恨歌》与《王母瑶池图寿》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前者更注重爱情的悲剧,后者则强调长寿与宁静的理想。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王母与瑶池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