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连山》

时间: 2025-01-11 07:58:40

一辞青锁直,长望碧山阿。

乡树云中出,京尘马上多。

钓航依水竹,精舍入烟萝。

春色催归兴,风光待啸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辞青锁直,长望碧山阿。
乡树云中出,京尘马上多。
钓航依水竹,精舍入烟萝。
春色催归兴,风光待啸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心似箭的情感。诗人从青锁的辞别中开始,远望碧绿的山峦,乡间的树木在云间显现,京城的尘嚣在马背上显得繁多。钓鱼的小船靠在水边的竹林旁,隐逸的精舍被烟雾缭绕的藤萝包围。春天的色彩催促着归家的兴致,风光无限,期待着高歌畅饮的时光。

注释:

  • 青锁:指的是年轻的女子用青色丝带束发,象征着离别的情感。
  • 长望:远远地眺望。
  • 乡树:故乡的树木。
  • 京尘:京城的尘土,引申为繁华的都市生活。
  • 钓航:指钓鱼的小船。
  • 精舍:隐居的房舍,常指文人雅士的居所。
  • 烟萝:烟雾缭绕的藤萝,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春色催归兴:春天的美好景色激发了归乡的兴趣。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乡树云中出”可以理解为一种田园诗的传统,表达对自然和故乡的向往,符合古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理想化描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慎,字用之,号惭愧,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内容多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描写为主。其作品常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流亡时期,身处异乡的杨慎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明显,反映了他对家园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下连山》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春天美景的向往。诗的开篇以“青锁直”引出离别之情,接着“长望碧山阿”则将视线转向遥远的山峦,展现出一幅开阔的自然画面。乡树从云中显现,给人一种朦胧而又亲切的感觉,仿佛回到了温暖的故乡。

“京尘马上多”更是将都市生活的喧嚣与乡间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一丝惆怅与无奈。接下来的“钓航依水竹”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钓鱼场景,展现了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而“精舍入烟萝”则营造出一种诗意的隐居环境,反映了他内心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春色催归兴,风光待啸歌”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春天的气息催促着归家的冲动,而美好的风光则让人期待歌唱和欢庆的时刻。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辞青锁直:离别时年轻女子的青色发带直垂,暗示了与心爱之人的告别。
  2. 长望碧山阿:远望碧绿的山峦,展现出诗人对故乡自然的向往。
  3. 乡树云中出:故乡的树木在云层中显现,象征着对家乡的怀念。
  4. 京尘马上多:都市的尘嚣在马背上显得繁杂,反映对都市生活的无奈。
  5. 钓航依水竹:钓鱼的小船靠在竹林旁,描绘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6. 精舍入烟萝:隐逸的居所被烟雾和藤萝环绕,渲染出一种诗意的生活。
  7. 春色催归兴:春天美景激发了归乡的情感,表现出对故土的渴望。
  8. 风光待啸歌:期待在美好风光中高歌畅饮,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京尘”比喻繁华的都市生活。
  • 拟人:春色似乎在催促归家,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钓航依水竹,精舍入烟萝”,两者相对,展现出诗的工整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美景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冲突与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锁:象征离别与青春。
  • 碧山:故乡的自然景观,象征宁静与美好。
  • 乡树:故乡的记忆,代表诗人内心的归属感。
  • 京尘: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形成对比。
  • 钓航:象征宁静的隐逸生活。
  • 精舍:隐居的理想生活场所。
  • 春色:象征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慎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京尘”指的是什么?

    • A) 乡间的宁静
    • B) 繁华的都市生活
    • C) 自然的美景
    • D) 诗人的故乡
  3. “春色催归兴”表达的是哪种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春天的渴望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1. C) 明代
  2. B) 繁华的都市生活
  3. A) 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意,但更加突出山水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