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张左曹郎中》

时间: 2025-01-24 04:31:56

持节江湘公去久,浙西风月我孤吟。

相逢未叙三年话,此事先抛一寸心。

风调不因通宦汩,世涂尤见故情深。

随人一错终能复,林墅应劳得得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持节江湘公去久,
浙西风月我孤吟。
相逢未叙三年话,
此事先抛一寸心。
风调不因通宦汩,
世涂尤见故情深。
随人一错终能复,
林墅应劳得得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张左曹郎中长久未见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张左曹郎中在江湘任职已经很久,而自己在浙西的风月下独自吟唱。虽然相逢未能叙旧,但这段时间的感情依然深厚。尽管风调雨顺与否并不影响官场的得失,世俗的情感却依然深厚。即使人与人之间出现误会,最终也能恢复旧好的关系。在林中的别墅,或许能再度相聚。

注释

  • 持节:持有节令,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
  • 江湘公:指的是江湘地区的官职。
  • 浙西:指的是浙江西部地区。
  • 孤吟:独自吟唱,表达孤独的情感。
  • 一寸心:比喻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 通宦汩:指升迁和官场的波折。
  • 随人一错:指人与人之间可能出现误解。
  • 林墅:指隐居在林中的别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仪,号懋亭,宋代诗人,曾任官职。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镃与张左曹郎中长久未见之时,反映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官场浮沉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浙西的自然风光,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开头的“持节江湘公去久”便勾勒出好友远在他乡的状态,而“浙西风月我孤吟”则展示了诗人在孤独的自然环境中吟唱,情感深邃。接下来的“相逢未叙三年话”,则通过时间的推移,强调了友谊的珍贵与久别重逢的期待。

诗人的情感在“此事先抛一寸心”中达到高潮,表明尽管有许多话要说,但在现实中却无法倾诉,内心的感慨化为一寸深情。后半部分提到的“风调不因通宦汩”,揭示了诗人对官场浮沉的反思,显示出在世俗的纷扰中,真正的情感依然深厚。

最后两句“随人一错终能复,林墅应劳得得寻”,表达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误解的理解,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让人感受到友谊的珍贵,也让人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持节江湘公去久:指张左曹郎中在江湘任职已有一段时间,暗示二人长时间未见。
  • 浙西风月我孤吟:诗人在浙西独自吟唱,表现出孤独的情感。
  • 相逢未叙三年话:虽未见面已三年,但对彼此的关心未减。
  • 此事先抛一寸心:表达对重聚的渴望和内心的牵挂。
  • 风调不因通宦汩:即使世间风调雨顺,官场的得失也不影响情感。
  • 世涂尤见故情深:在世俗的纷扰中,旧情依然深厚。
  • 随人一错终能复:人与人之间即便有误会,最终仍能和好如初。
  • 林墅应劳得得寻:期待能在隐居的林墅中再见到朋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仗工整,例如“风调不因通宦汩”与“世涂尤见故情深”。
  • 比喻:用“一寸心”比喻内心的思念之情,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风月”赋予自然以情感,增添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表现出人际关系中的真情与温暖,反映了诗人在官场浮沉中对情感的执着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湘:象征着友人的远方与思念。
  • 风月:自然景象,象征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寸心:代表内心深处的情感。
  • 林墅:隐喻理想中的重聚地点,象征着宁静与友谊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镃在诗中提到的地名是哪个? A. 江南
    B. 江湘
    C. 浙东
    D. 浙西

  2. 诗中提到“此事先抛一寸心”中的“一寸心”指的是? A. 对官职的思念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生活的感慨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事业成功
    B. 友谊与思念
    C. 自然风光
    D. 官场浮沉

答案

  1. B. 江湘
  2. B. 对友人的思念
  3. B. 友谊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中,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加强调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沧桑感。而张镃的《呈张左曹郎中》则更注重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内心的孤独。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与意象呈现则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与宋代诗歌》
  • 张镃相关研究论文与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