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锁树谏图》
时间: 2025-01-27 03:15: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锁树谏图
作者:张镃 (宋代)
中国人材未尝绝,季龙何苦称豪杰。
一朝得志忘穹庐,侈心不遏洪河决。
沙丘未破身先爇,义士敢忘膏斧钺。
所幸向来涉经史,改过知非犹可说。
噫,固知礼义之本根人心,何如露台惜百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与对个人志向的反思。作者认为,华夏民族的人才从未绝迹,像季龙这样的豪杰又何必自夸呢?一旦获得了权势,便会忘记自己的根本,心中浮躁,正如洪水决堤。虽然逆境未破,但有些义士却忘记了自己的志向和责任。所幸的是,过去的经历使他懂得了要改过自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作者感叹,礼义的根本在于人心,岂能像露水一样珍惜金钱?
注释:
- 季龙: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季札,因其为人仁义而被后人传颂。
- 穹庐:指的是居住的地方,象征人们的根本。
- 侈心:奢侈的内心,形容人心的浮躁与狂妄。
- 洪河:比喻不可阻挡的情绪或欲望。
- 沙丘:比喻逆境或未实现的目标。
- 义士:指有义气的人,强调责任感。
- 膏斧钺:比喻权力和武器。
- 经史:指经典著作与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仲明,号子明,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诗风多表现对人性及社会的思考,常以直言不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理想的碰撞。诗人试图通过此诗警示人们要珍惜内心的礼义,不要因为外在的权势而迷失本心。
诗歌鉴赏:
《书锁树谏图》不仅展现了张镃对人才的认同与珍视,还反映了他对社会道德的深切关注。诗中以季龙为引子,引出对豪杰的思考,警示人们在获得成功后切勿忘本。张镃通过“洪河决”这一形象,将浮躁的心态与不可阻挡的欲望相结合,生动地描绘了人性中的脆弱与冲动。
诗中的“义士敢忘膏斧钺”,则精准地指出了那些忘却责任的人的自私与短视。相较于个人名利,诗人更关注的是道德与义气的价值。最后一联中强调礼义的根本在于人心,这一观点在古代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显示了诗人对社会伦理的深思熟虑。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增强了诗的表达效果。诗人通过对比与反讽,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理想人性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国人材未尝绝:说明中华民族的人才从未消失,强调历史的延续性。
- 季龙何苦称豪杰:质疑那些自夸的豪杰,指出自我标榜的无意义。
- 一朝得志忘穹庐:获得成功后便忘记初心与根本,反映人性的脆弱。
- 侈心不遏洪河决:形容心中贪欲如洪水般无法控制,暗示浮躁的心态。
- 沙丘未破身先爇:比喻尚未实现的理想被个人欲望所吞噬。
- 义士敢忘膏斧钺:批评那些曾经有正义感的人因名利而堕落。
- 所幸向来涉经史:表明自己有学习与反思的经历,能够认识到错误。
- 噫,固知礼义之本根人心:感叹礼义的根基在于人心的重要性。
- 何如露台惜百金:比喻金钱不如坚守内心的道德与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洪河决”比喻内心的欲望。
- 对仗:如“侈心不遏,义士敢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对豪杰的质疑,反映社会的冷漠与自私。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对人性及社会道德的深刻反思,强调在追求成功与名利的过程中,不应忘却内心的礼义与责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洪河:象征无尽的欲望与冲动。
- 穹庐:代表人的根基与初心。
- 义士:象征责任与道义。
- 膏斧钺:代表权力与武器,暗示对权力的警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龙”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孟子
B. 季札
C. 曾子
D. 荀子 -
“侈心不遏洪河决”中“洪河”比喻什么?
A. 自然灾害
B. 内心的贪欲
C. 社会动乱
D. 个人理想 -
诗歌的主题主要关注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忘却责任
C. 人性与道德
D. 个人成就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沉重感。
- 李白《将进酒》:强调享乐与豪情,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反映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