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时间: 2025-01-26 04:12:43

望春楼上倚阑时,祗此霜天也自奇。

远水平山浑似画,新寒爱日稳催诗。

不知木叶藏村舍,忽有鸡声过短篱。

闲却主人朝省步,经年端坐看清晖。

意思解释

偶书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望春楼上倚阑时,
祗此霜天也自奇。
远水平山浑似画,
新寒爱日稳催诗。
不知木叶藏村舍,
忽有鸡声过短篱。
闲却主人朝省步,
经年端坐看清晖。

白话文翻译

在望春楼上倚着栏杆,正值霜天,心中感到别有一番奇趣。远处的平水和山峦,如同画卷一般。新寒的阳光慢慢照耀,激发了我写诗的情绪。不知不觉中,树叶隐匿在村舍里,偶尔传来鸡鸣声,穿过短短的篱笆。闲适地走出门,主人却不知从何而来,整年都在这里静坐,欣赏这清晨的阳光。

注释

  • 霜天:指霜降后的天气,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稳催诗:新寒的阳光缓缓地催促着诗人的创作灵感。
  • 木叶藏村舍:树叶遮挡了村舍,隐秘而宁静。
  • 短篱:指低矮的篱笆,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典故解析

  • 望春楼:古代文人常在此类楼阁吟咏,象征着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
  • 鸡声:鸡鸣是农家生活的常态,暗示着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真,号幼安,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霜降时节,诗人身处春楼,借景抒情,表达对秋冬景色的感悟以及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偶书》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诗人站在望春楼上,透过栏杆欣赏眼前的霜天,感受到秋冬的别样风情。远处的山水如画,激发了他写诗的灵感。这种景象不仅美丽,而且寓意深远,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的“新寒爱日稳催诗”一句,既描绘了寒冷的气候如何影响诗人的创作,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这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此外,诗中通过鸡鸣和村舍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构建了一个清新、宁静的意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恬淡与闲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绘诗人倚栏时的情景,表现出霜天的美丽与奇妙。
    • 第三、四句通过山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因自然景色而生的创作欲望。
    • 第五、六句则转向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最后两句描绘诗人的闲适状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享受。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远方的山水比作画,生动形象。
    • 拟人:新寒的阳光仿佛在催促诗人,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每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意象分析

  • 春楼:象征着对春天的期盼与新生的向往。
  • 霜天:代表清冷的季节,反映出一种宁静与思考的氛围。
  • 山水:自然的美景,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 鸡声:平民生活的象征,体现出乡村的真实与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郑刚中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描绘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雨夜
    • B) 霜天
    • C) 春花
    • D) 夏阳
  3. 诗人倚靠的是什么?

    • A) 树
    • B) 桥
    • C) 阁楼
    • D) 栏杆

答案

  1. B) 宋代
  2. B) 霜天
  3. D) 栏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偶书》vs《山居秋暝》: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偶书》更侧重于秋冬的清冷与闲适,而《山居秋暝》则表现出秋天的温馨与诗意,展示了不同季节的自然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