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 其七》
时间: 2025-01-11 13:59: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史何须万卷开,
书多方朔反诙谐。
能言正恐迷难出,
绝学方知进有阶。
角逐英雄都扫地,
留传功业谩磨崖。
若无反照观心术,
永堕诸尘万事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读书与学习的思考。诗中提到,不必为了读遍古今经史而苦读万卷书,书籍多了反而可能变得空洞和滑稽。即使会说正确的道理,若无法自我反省,依然会迷失方向。真正的学习要有层次,通过绝对的知识才能明白前进的道路。在英雄竞争中,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被遗忘,所留下的功业也只是浮光掠影。如果没有反观自心的方法,就会永远沉沦在繁杂的尘世中,万事皆乖。
注释
- 经史:古代经典和历史书籍。
- 方朔:指的是多元和反复的意思,这里形容书籍多而杂。
- 绝学:指的是超越常规学问的深刻理解。
- 角逐英雄:指在竞争中争夺名利。
- 磨崖:指在岩石上刻字,形容功业难以长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哲理思考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涉及佛教与儒学的结合,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与对世俗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作者通过对学习、竞争和内心修养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内心修行的重视。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学习、竞争与内心修养的关系。诗的开头便提出一个问题:“经史何须万卷开”,直接挑战了当时社会对读书的传统观念,认为读书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随着诗句的发展,作者指出,若只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知识,反而可能使人迷失方向。这里的“能言正恐迷难出”道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知识的获得与内心的反省同样重要。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郑刚中提到“角逐英雄都扫地”,反映了对名利的冷静思考。在竞争中,许多英雄最终都被历史遗忘,留下的功绩往往只是浮光掠影,难以持久。诗的最后,作者强调了内心修行的重要性,唯有反照自身,才能避免陷入尘世的纷扰。
整首诗不仅有哲理的深度,也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社会风气时的独立思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经史何须万卷开:不必为了读遍所有经典而去苦读。
- 书多方朔反诙谐:书籍多了反而会变得空洞和可笑。
- 能言正恐迷难出:即使会说对的道理,也容易迷失方向。
- 绝学方知进有阶:只有通过深刻的理解,才能知道进步的阶梯。
- 角逐英雄都扫地:在竞争中,英雄们最终都被遗忘。
- 留传功业谩磨崖:留下的功业只是浮光掠影,难以铭刻。
- 若无反照观心术:如果没有内心反省的能力。
- 永堕诸尘万事乖:将永远沉沦在世俗的纷扰中。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万卷”与“绝学”的对比,强调学习的真正意义。
- 反问:引发读者思考的方式,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学习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真正的知识应当伴随内心的反省和修行。只有在内心深处有所领悟,才能真正把握人生的方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经史:象征传统知识与文化。
- 英雄:象征追求名利的人。
- 反照:象征内心的自省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认为读书的关键是什么?
- A. 读书多
- B. 深入理解
- C. 背诵经典
-
诗中提到的“角逐英雄”指的是什么?
- A. 竞技比赛
- B. 名利竞争
- C. 文人雅士
-
若无反照观心术,结果如何?
- A. 进步
- B. 永堕尘世
- C. 成为大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郑刚中的《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与陶渊明的《饮酒》有相似之处,都是在探讨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陶渊明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郑刚中则通过批判社会风气,强调内心修行的重要性。两者都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