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望有感》
时间: 2024-09-19 21:5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作晴寒策策风,数家篱落澹烟中。
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
寺隐钟声穿竹去,洞深人迹与云通。
雁门踦甚将何报,万里堪惭段子松。
白话文翻译:
秋霜使天空变得清冷,阵阵风声中透出寒意,几家篱笆在淡淡的烟雾中隐约可见。沙鸥往远处飞去,鱼群则在水中饱食,野鸟在呼叫,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寺庙隐匿在竹林中,钟声悠扬地穿过竹林传来,幽深的山洞与云层相连,没有人迹可寻。雁门遥远的地方,我又能做些什么呢?万里之外,我感到惭愧,无法与那高大的松树相比。
注释:
- 霜:秋天的霜,象征着寒冷。
- 策策风:风声,形容风的声音清脆。
- 篱落:指农家小院的围墙,通常由竹或木制成。
- 沙鸥:一种海鸥,象征自由与远行。
- 柿子红:秋天成熟的柿子,象征丰收与美好。
- 隐:隐藏,指寺庙被竹林遮挡。
- 钟声:寺庙的钟声,传达出宁静与悠远。
- 踦:古字,表示踏步,形容行走的样子。
- 段子松:形容高大的松树,象征伟岸和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字君谏,号雨田,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歌清新自然、感情真挚而受到赞誉。他的诗风受李白影响,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天,正值天高云淡、霜降气寒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晚望有感》是一首富有秋韵的诗作,诗人在静谧的秋日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哲理。首联“霜作晴寒策策风,数家篱落澹烟中”以清冷的霜与微风引入,描绘出秋天的宁静与清寒,几家小院在淡淡的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次联“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则转向描绘秋天的生机,沙鸥的飞去与鱼儿的饱食,野鸟的鸣叫与红彤彤的柿子,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图景,表现出自然的丰盈与和谐,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后两联则带有一种哲思,“寺隐钟声穿竹去,洞深人迹与云通”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迹罕至的洞深山林的神秘感。最后一句“万里堪惭段子松”则是对自我价值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高大松树的敬仰与自愧不如的情感,充满了人生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既有自然的和谐美,又有人生的哲理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作晴寒策策风:霜降的天气让阳光透出寒意,风声轻盈。
- 数家篱落澹烟中:几处农家的篱笆在轻烟中若隐若现。
- 沙鸥径去鱼儿饱:海鸥飞走,鱼儿在水中吃饱。
- 野鸟相呼柿子红:野鸟在呼唤,树上的柿子已成熟。
- 寺隐钟声穿竹去:寺庙被竹林隐藏,钟声穿越竹林而来。
- 洞深人迹与云通:山洞深邃,几乎无人迹,只与云层相连。
- 雁门踦甚将何报:在远处的雁门,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 万里堪惭段子松:万里之外,我感到惭愧,无法与高大的松树相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与寒意相联系,生动形象。
- 对仗:如“沙鸥径去”与“野鸟相呼”,形成和谐的对比。
- 拟人:将野鸟的叫声赋予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诗中主要探讨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及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寒冷与秋天的到来,预示着生命的转变。
- 沙鸥:象征自由与远行,代表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 柿子:代表秋天的丰收与美好,象征着生活的希望。
- 钟声: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松树:象征坚韧与高尚,表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首联描述了什么样的天气? A. 雨天
B. 晴寒
C. 雪天 -
“沙鸥径去”的意思是:
A. 沙鸥飞走
B. 沙鸥停留
C. 沙鸥游泳 -
下联“万里堪惭段子松”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感?
A. 自豪
B. 惭愧
C. 忧愁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 比较郑刚中的《晚望有感》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郑刚中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侧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郑刚中相关研究文献
- 《宋诗三百首》相关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