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

时间: 2025-02-04 13:28:42

岁晚风霜恶,将如遥夜何!

残灯挑更暗,寒犬吠偏多。

支枕成孤咏,怀人起浩歌。

梅花不解饮,谁伴醉颜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晚风霜恶,将如遥夜何!
残灯挑更暗,寒犬吠偏多。
支枕成孤咏,怀人起浩歌。
梅花不解饮,谁伴醉颜酡。

白话文翻译:

岁末时节,寒风刺骨,霜雪满天,夜晚像是无尽的黑暗。
残灯微弱地闪烁着,光线更显得暗淡,寒犬在外吠叫得特别频繁。
我枕着手臂独自吟唱,思念着远方的人,不禁高歌起来。
梅花虽然盛开,却不懂得饮酒,谁来陪我共醉,脸上泛起红晕?

注释:

  • 岁晚:指岁末,年末时节。
  • 风霜恶:寒冷的风霜天气令人感到恶劣。
  • 遥夜:漫长的夜晚。
  • 残灯:指微弱的灯光。
  • 寒犬:寒冷的夜晚,犬吠声频繁。
  • 支枕:用手臂支撑头部。
  • 浩歌:高声吟唱,情感激昂。
  • 梅花不解饮:梅花虽美,却无法理解饮酒的快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花常常象征坚韧与高洁的品格,尤其在寒冬中更显其傲立不屈的精神。陆游以梅花作结,暗含了他对友情和陪伴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风豪放,常表达爱国情怀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冬季,可能是在作者晚年时写的,反映了他在寒冷的冬夜中对友人的思念及孤独之感。

诗歌鉴赏:

《冬夜》是一首充满寒意的诗,描绘了岁末冬夜的孤寂与思念。诗人在冷风刺骨的夜晚,点燃微弱的灯光,伴随着寒犬的吠叫,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孤独。通过“支枕成孤咏”,诗人表达了独自吟唱的情景,流露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最后一句“梅花不解饮,谁伴醉颜酡”,将情感推向高潮,梅花的高洁与孤独相呼应,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冬季寒冷的无奈,也有对友情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展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他通过简洁的字句,勾勒出了一幅寒冷而又富有诗意的冬夜画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岁晚风霜恶:表达天气的恶劣,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将如遥夜何:感叹漫长的夜晚,让人感到无尽的孤独。
    • 残灯挑更暗:暗示生活的困境,灯光的微弱象征着希望的渺茫。
    • 寒犬吠偏多:寒犬的吠叫增加了孤独感,传达出夜晚的寂静与孤单。
    • 支枕成孤咏:表现出诗人在孤独中吟唱,体现出情感的深沉。
    • 怀人起浩歌:思念他人时情感的激荡,表达出内心的豪情。
    • 梅花不解饮:梅花的高洁,暗示诗人对友谊的渴望。
    • 谁伴醉颜酡:对陪伴的渴望,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比作无尽的黑暗,强调孤独感。
    • 拟人:梅花不解饮,赋予梅花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在寒冷冬夜中,孤独思念友人的情感,反映了对人生的无奈与对友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岁晚:象征岁末的凄凉。
  • 风霜:代表严酷的自然环境。
  • 残灯:象征微薄的希望。
  • 寒犬:反映孤独的夜晚。
  • 梅花:象征高洁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犬吠偏多”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热闹
    • B. 孤独
    • C. 快乐
  2. “梅花不解饮”中“饮”指的是什么?

    • A. 饮水
    • B. 饮酒
    • C. 饮茶
  3. 诗人通过哪种手法表现孤独?

    • A. 拟人
    • B. 排比
    • C. 比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夜泊孤舟》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冬夜诗作都表达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感受,但陆游更侧重于对友情的渴望,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兄弟的思念和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