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2-04 15:32:17

长生固非道,得道自长生。

书不传关尹,言谁契广成。

罗浮观日出,句曲听松声。

闻说长安好,何妨醉太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生固非道,得道自长生。
书不传关尹,言谁契广成。
罗浮观日出,句曲听松声。
闻说长安好,何妨醉太平。

白话文翻译

长生并不是追求的道理,获得真理才是真正的长生。书本上没有传承关尹的思想,那么谁又能契合广成子的言论呢?在罗浮山上观看日出,听句曲山的松涛声。听说长安的景色不错,何妨在此陶醉于太平的时光呢?

注释

  • 长生:指长寿、永生。
  • :指哲学、真理或理想的境界。
  • 关尹:指关尹子,古代道家思想家。
  • 广成:广成子,是道教的典型人物,代表了道教的思想。
  • 罗浮:罗浮山,位于今广东,是道教名山之一。
  • 句曲:句曲山,位于今湖南,是道教名山之一。
  • 太平:指平安、安乐的时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豪放,题材广泛,常关注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陆游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力衰退之际,诗中表现了他对长生与道理的思考,同时流露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四联共八句,表现出陆游一贯的直接与真诚。诗的开头,陆游提出了“长生”这一哲学命题,认为长生并非追求的目的,真正的“长生”是在于理解和把握道理。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接着,诗人提到关尹和广成,表达了对古代思想的怀念与反思,显现出他对传统道教文化的尊重。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陆游表现出一种洒脱和悠然的态度,尤其是“罗浮观日出,句曲听松声”,展现了他在自然中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一句“闻说长安好,何妨醉太平”则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以哲理开篇,最终回归到对生活的感悟,形成了内在的统一,展现出陆游思想的深邃与情感的丰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长生固非道,得道自长生:开篇直接,强调获得真理比追求长生更重要。
    • 书不传关尹,言谁契广成:提到道教思想的传承,反映对哲学的追寻。
    • 罗浮观日出,句曲听松声:描写自然美景,表达内心的宁静。
    • 闻说长安好,何妨醉太平:向往安乐的生活,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生”比作对哲理的理解,强调其深远意义。
    • 拟人:通过“听松声”,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长生与哲理的探讨,再到对自然的欣赏,最后寄托对太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 长生:象征着对永恒生命的追求,反映出人们对生命和真理的思考。
  • 罗浮、句曲:代表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长安:象征着繁华与安乐,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长生固非道”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 A. 道教的教义
    • B. 生命的意义
    • C. 哲学真理
    • D. 个人理想
  2. “罗浮观日出”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 A. 城市的繁华
    • B. 大自然的美丽
    • C. 人生的哲理
    • D. 道教的教义
  3. 诗中提到的“长安”代表什么?

    • A. 一个地方
    • B. 繁华与安乐的象征
    • C. 诗人的故乡
    • D. 道教的圣地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 王维的《鹿柴》,也是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结合的佳作。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山家五首》与陶渊明的《饮酒》在主题上均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但陆游更为直接,陶渊明则更显悠然自得。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